砰!砰!砰!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在体育馆回荡。乐山某高中生小李(化名),17岁,身高1米8,身材瘦削,是校队主力。一个漂亮的转身过人,他正准备起跳上篮,左胸口突然传来一阵尖锐、剧烈的刺痛,仿佛被一根烧红的钢针狠狠刺穿!他闷哼一声,身体瞬间失去平衡,重重摔倒在地。
“小李!你怎么了?”“是心脏病吗?”“快叫救护车!”…… 体育馆里一片慌乱。没人知道,这个平时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正经历着肺部的一场“塌房”危机——气胸。
气胸俗称“爆肺”,是气体异常进入胸腔,把肺挤扁了,导致呼吸费劲、胸痛。


CT对比图:正常的肺VS气胸
气从哪里来?三种常见“漏洞”
1、自发性气胸(肺自己“破”了)
(1)原发性:最常见于瘦高体型的年轻男性(尤其吸烟者),肺尖部常存在薄弱的小气泡(肺大疱),在咳嗽、用力甚至在安静状态下破裂漏气。
(2)继发性:肺本身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炎、肺气肿、肺结核、肺炎、肺纤维化、肺癌等,病变损伤了肺组织导致漏气。
2、创伤性气胸(外力“扎破”了)
(1)由外部暴力引起,如:肋骨骨折刺破肺、刀刺伤、枪伤、车祸撞击伤。
(2)医疗操作(医源性)也可能造成,如:胸腔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呼吸机使用气压过高、肺活检等。
3、张力性气胸(危急!阀门效应):
(1)最危险的一种!多见于严重创伤。漏气口形成“单向活瓣”,吸气时气体进入胸腔,呼气时却无法排出,导致胸腔压力急剧升高。
(2)后果严重:患侧肺被完全压瘪,心脏和大血管被推向对侧,严重阻碍回心血量和健侧肺功能,可迅速导致呼吸循环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必须立即紧急处理!

气胸是如何导致的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有哪些?
1、突发胸痛:最常见首发症状,常为患侧尖锐刺痛或刀割样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2、呼吸困难:感觉气不够用,呼吸急促,表现为爬几步楼梯就喘,拎点东西就胸闷。张力性气胸可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窒息感。
3、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4、其他:严重时出现心率增快、口唇/指甲发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意识模糊、血压下降(休克)。

关键提醒:这些人要格外当心!
瘦高体型的年轻男性
长期吸烟者
肺部疾病患者
近期遭受胸部外伤者

治疗:把气体请出去,让肺重新“鼓起来”
治疗方案取决于气胸类型、严重程度(肺压缩比例)、症状轻重、是否首次发生以及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
1、观察与吸氧
适用于首次发生、少量气胸(肺压缩<15%-20%)、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
严格卧床休息、高流量吸氧(促进气体吸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症状、复查胸片)。
2、胸腔穿刺抽气
适用于肺压缩>20%、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在患侧胸腔插入细针或导管,连接注射器将气体抽出,使肺复张。操作相对简单。
3、胸腔闭式引流
最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中到大量气胸、呼吸困难明显、抽气后复发、张力性气胸、大多数创伤性气胸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
在患侧胸腔放置引流管,连接水封瓶,持续将胸腔内气体(和可能存在的血液、液体)排出,使肺持续复张。引流管需放置至肺完全复张且漏气停止24-48小时以上才可拔除。
4、外科手术
目的:处理漏气点、切除病变(如肺大疱)、预防复发。
适应症:复发性气胸(同侧多次发作或首次对侧发作)、持续漏气(引流>5-7天肺仍不张或持续漏气)、双侧气胸、血气胸、张力性气胸引流后、从事特殊职业者(如飞行员、潜水员)、肺大疱明显者。
方式: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微创主流)或开胸手术。手术中常配合胸膜固定术(摩擦或撒滑石粉等)使胸膜粘连,减少复发。
日常“护肺”指南
1、预防自发性气胸关键
戒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
2、高危人群“三免三高一远离”
三免:避免剧烈运动、剧烈咳嗽、用力排便;
三高:均衡摄入高蛋白、高营养和高纤维的食物;
一远离:远离烟草,避免吸烟以及二手烟对肺部的损害。
3、特殊人群
肺结核/慢阻肺/尘肺患者:坚持治疗,改善肺功能;
肺大疱患者:定期检查监测。
乐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介绍

胸外科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是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乐山市唯一胸外科专科,乐山市胸心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全市胸外科重症疾病的诊治,影响力覆盖川西南片区。在科履职胸外专业医师1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高级职称医师6名,硕士研究生7名。科室年手术量1400余台,四级手术率高于90%,微创手术率高于92%,可自主独立开展国家目录全部胸外科手术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