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894年,前身为加拿大联合教会医生启尔德博士创建的“嘉定福音医院”“仁济医院”。1952年,人民政府将“仁济医院”与1942年国民政府建立的“公立乐山中心卫生院”合并为“乐山专区医院”。1985年,随地改市更名为“乐山市人民医院”。经过130余年发展,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医院自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工作开展以来已连续5年获得A等次,2025年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A+”等次,跻身全国前10%。
院区分布
医院实行“一院三区”同质化管理,包括高新院区、白塔院区、永安院区,总占地面积544.6亩。高新院区以危急重症为基础,以创建专业高地为目标,为患者提供高效、精准的急救和专科诊疗服务;白塔院区以中医、康养及慢病管理为重点,针对老年人和特殊人群进行贴心服务;永安院区主要处置重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等,平疫结合。
医疗服务
现有临床专业37个、医技科室8个,编制床位1800张,诊疗科目涵盖28大类102个专业。2024年门诊人次200余万,出院人次9.7余万,手术台次5万余。医院大力支持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其中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多支冠脉搭桥术、颅内外(脑)血管搭桥手术、颈动脉内膜斑块显微剥脱术(CEA)、椎动脉内膜斑块显微剥脱术(VEA)、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开放和腔内修复术、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双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岩斜区占位切除术等技术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学科建设
医院深化学科内涵,逐步构建结构合理、优势显著、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1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四川省癌症区域医疗中心),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肿瘤科、眼科、心血管内科)、2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人才队伍
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引育结合。截至2024年底,医院有职工2305人,其中高学历447人(博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430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01人,其中高级职称269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省卫生健康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省名中医5人,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劳模5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三八红旗手1人。硕士生导师15人。
科研创新
2024年科研项目立项107项,其中,省部级(含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及以上课题6项,市厅级(含四川省医学会)项目46项;横向课题(包括多中心临床研究和GCP项目)立项55项。发表SCI论文46篇,核心期刊38篇,主编学术著作3部;2篇论文获四川省医学会优秀论文,授权专利26项。1项课题获四川省医学会科技推广三等奖,3项课题获乐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教学培训
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是西南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多所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实习基地。
社会效益
医院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上级部门任务,派员参加援非、援疆等医疗援助任务;在重大灾难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迅速响应、勇挑重担。保障乐山半程马拉松、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采访调研等大型活动,定期组织各类大型义诊、咨询等活动。响应分级诊疗,与92家省、市、区县、乡镇医院签订各类医联体合作协议。
主要荣誉
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国家卫生计生委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020-2021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集体、国家卫健委改善服务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四川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省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党建工作示范医院等。
未来展望
医院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秉承“仁爱济世、精诚行医”的乐医精神,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为建设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现代化综合医院而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