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报告单你可看的懂?

发布时间:2016/11/24 点击量:6080 来源:检验科 秦旭

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及其含义

血常规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人工显微镜计数法法和血常规分析仪法。目前各大医院都采用仪器法。不同的仪器检测项目数量稍有不同。越高端的仪器检测项目越多。我院检验科目前使用的是迈瑞CAL8000流水线。

血常规检查结果看起来很复查,实际上主要是三大项: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

(一)红细胞

1、红细胞计数(RBC):指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的总个数。通常以一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总数表示检测结果。

2、血红蛋白(HGB):指一定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目前常用一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克数来表示。

3、红细胞压积(HCT):指血液中所有红细胞占全血的体积数,即红细胞容积比,也叫红细胞比容。能说明红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大小是否正常或者血液是否被稀释、浓素。

上述三项检测结果是实际检测出来的,其它有关红细胞的检测结果都是仪器根据实际捡测结果自动计算出来的。它们是:

4、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指每一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反应红细胞体积大小是否正常;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指每一个红细胞平均的血红蛋白含量,反应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是否均匀;

6、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每升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的量,是重量容积比;

7、分布宽度(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RDW主要反应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差异程度。根据所采用的统计指标不同有两种方法描述:即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CV)和红细胞体积大小的标准差(SD);

8、血红蛋白分布宽度(HDW):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程度。即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大小。

(二)白细胞

白细胞实际检测的项目有:

1、白细胞计数(WBC):一定体积血液中的白细胞总量。目前常用一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表示

2、中性粒细胞计数(NBT):指一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

3、淋巴细胞计数(LYM):指一升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

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N):指一升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

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N):指一升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数量;

6、单核细胞计数(MONON):指一升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数量;

7、其它项目检测结果都是仪器通过上述捡测结果自动计算所得。它们分别是中性粒细胞计数(NBT)、淋巴细胞计数(LYM)、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N)、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N)和单核细胞计数各占白细胞计数总数的百分比,即比率,即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构成,反应各种白细胞的相对含量。

(三)血小板(PLT)

血小板是血液中第大有形成分。检测项目包括:

1、血小板计数(PLT):指一定体积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通常以一升血液中的血小板数表示。

2、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即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差异;

3、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即平均每一个血小板的体积大小;

4、血小板压积(PCT):也称血小板比容。反应血小板占全血容积的比率;

5、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为圆盘形,直径1~4微米到7一8微米不等,且个体差异很大(5~12立方微米)。一般认为直径大于5微米的血小板是大血小板。

二、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1、判断是否有感染和何种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等大多有白细胞总数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多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多见淋巴细胞增多,寄生虫,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酸性粒细胞增多,还应注意是否有混合性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4、判断是否有贫血。

5、提示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障;

6、初步反应骨髓造血功能是否正常;

7、反应机体其它全身性疾病的早期改变;

8、疾病治疗效果的监测。

三、血常规的检查结果

1、正常参考区间

血常规检查的结果正常与否通常是以各项指标的正常参考区间(最小值到最大值)描述,检测结果低于最小值或高于最大值都是不正常,一般都在检验结果中反应出来。目前大多数指标都是用95%的可信区间描述

2、正常与不正常的结论是相对对的

所谓正常或者不正常的结论都具有概率性质的判断,如果用95%的可信区间判断,本次检测结果正常,说明这一次检测结果正常的概率是95%,由于各种其它无法预测的原因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正常,但其概率低于5%,属于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不发生;如果本次检测结果不正常,说明这一次的检测结果正常的概率小于5%,属于小概率事件。医学上几乎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正常或者不正常,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在医患诉讼中十分重要。

3、检测结果与疾病

血常规检查最常见的临床基本检查和健康检查项目,它是很多疾病诊断的必要依据,但不能作为疾病的确诊依据。疾病的确诊常常需要病因学诊断、解剖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流行学诊断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才能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血常规检查结果为疾病的确诊提供了方向。不能认为某项检测指标不正常就是某种疾病。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