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社交平台与母婴圈里悄然流行起一类 “神药”,被不少准妈妈奉为剖宫产术后的 “止痛法宝”。然而,产后止痛真的如此简单吗?事实上,产后疼痛管理是一门严谨的医学学问。
剖宫产术后的疼痛机制复杂,涉及手术创伤、组织水肿、子宫收缩等多重因素,需医生结合疼痛程度、产妇身体基础状况精准选药。产后,医生会根据产妇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止痛方案,包括药物种类、给药方式、时间间隔等,同时密切监测药效与副作用,动态调整治疗。自备药物可能与医院方案冲突:两种药物联用可能导致药效叠加(毒副作用增强)或相互拮抗(止痛效果削弱),不仅影响止痛效果,更会干扰医生对病情的准确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科学镇痛:
产后止痛需要多学科协作,结合产妇具体情况综合管理,这是个人自备药物无法替代的。目前临床已有多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产妇应遵医嘱选择:
镇痛泵:通过持续给药缓解术后疼痛,是临床常用手段,但部分产妇因置管禁忌无法使用;
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通过阻断切口周围神经的疼痛传导,有效降低术后痛感,提升产妇舒适度;
口服药物镇痛:以阿片类镇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对切口痛、宫缩痛缓解效果显著,但需医生评估禁忌后谨慎使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中药穴位贴敷、针灸等,可辅助缓解宫缩痛,减少药物依赖。

为了自身与宝宝的健康,产妇及家属应充分信任专业医护人员的判断与治疗。在产后疼痛管理中,主动与医生沟通疼痛感受,积极配合个性化方案,才能在安全前提下有效缓解疼痛,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
参考文献:
[1]丁维思,张红,张冉,等.快速康复理念下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4,30(07):529-533.
[2]赵颖颖.剖宫产术后镇痛干预的研究进展[J].大医生,2025,10(11):126-129.
[3]蔡雨佳,曲音音.区域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2,22(07):585-589.
[4]徐振东,李伟,沈富毅,等.产后宫缩痛治疗的进展[J].上海医学,2016,39(08):512-514.
[5]苏文武,潘佳蕾,高志云,等.电针对产后宫缩痛及子宫复旧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21,41(02):165-168.DOI:10.13703/j.0255-2930.20200202-k0001.
[6]刘红霞,常淑芳,孙江川.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06):936-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