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流感高发季节又悄然而至,学校里、游乐场中,孩子们娇嫩的身体似乎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当孩子出现高烧、咳嗽、全身酸痛等典型流感症状时,除了心疼,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科学用药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在流感季节,关于小朋友使用抗病毒药物的那些重要注意事项。
第一步:识别“敌情”——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
由于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流感病毒”,对普通感冒病毒无效。因此,准确判断是第一步。当怀疑是流感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医生进行诊断(如流感抗原检测),切勿自行给孩子用药。
第二步:认识“武器”——儿童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儿童流感治疗和预防的主流口服抗病毒药物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聚合酶酸性(PA)蛋白的核酸内切酶活性抑制剂,这类药物并不能“杀死”病毒,而是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跑出来”,从而阻止病毒在体内的扩散,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并降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第三步:把握“战机”——用药时机是关键!
抗病毒药物并非“万能神药”,它有一个“黄金窗口期”。
时机:在症状出现(尤其是发热)的48小时之内开始服药,效果最好。越早用药,病毒复制的抑制效果就越显著。
超过48小时怎么办?如果孩子病情严重、住院或属于并发症高风险人群(如患有哮喘、心脏病、免疫力低下等),即使超过48小时,医生仍可能会建议使用,因为它仍能起到降低疾病严重程度的作用。
第四步:核心注意事项——安全用药五原则
这是家长们最需要牢记的部分:
1. 处方优先,绝不自行用药
抗病毒药物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诊断后开具处方。流感的症状与某些细菌感染或其他病毒性疾病可能相似,用错药不仅无效,还会延误治疗,甚至导致细菌耐药。
2. 剂量精准,年龄体重是标尺
儿童用药剂量需要根据其体重进行精确计算。医生开具的处方会明确标明每次的毫克(mg)数或颗粒的袋数。需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医生开具的处方准确用药。建议12岁以儿童使用颗粒剂或者干混悬剂,方便分剂量。
3. 用法讲究,减少副作用
(1)与食物同服: 奥司他韦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与食物(如粥、酸奶、一小块面包)同服可以显著减轻这种不适感。
(2)完整疗程:抗病毒治疗通常有一个固定的疗程(例如奥司他韦一般是5天)。即使孩子一两天后症状明显好转,也必须吃完整个疗程,否则可能导致病毒复制反弹或产生耐药性。
4. 警惕不良反应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轻微的胃肠道反应,通常在一两天后自行缓解。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联系医生:
(1)服药后出现严重呕吐,无法保留药物。
(2)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3)行为异常、出现幻觉等(虽然罕见,但需警惕)。
5. 预防用药需谨慎
抗病毒药物也可用于流感预防,但这通常仅推荐给与流感重症患者有密切接触、且未接种疫苗的高风险儿童。绝不能将其作为常规的预防手段。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始终是接种流感疫苗。
第五步:药物不是唯一——综合护理更重要
药物治疗只是对抗流感的一部分,周全的家庭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1、充分休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这是身体修复的最佳方式。
2、补充水分:发烧和呼吸会带走大量水分,鼓励孩子多喝水、稀释的果汁或汤,防止脱水。
3、对症退热:如果孩子因高烧不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请务必注意适用年龄和剂量)。
4、清淡饮食: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烂面条等。
5、隔离观察:让孩子在家休息,避免去幼儿园或学校,既有利于康复,也防止传染给他人。
总结
当流感来袭,家长们请记住以下几点:
1.先诊断,后用药:看医生,明确是否是流感。
2.抓住48小时黄金期:确诊后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3.遵医嘱,算准量:严格按处方和说明书,根据体重给予精准剂量。
4.随餐服用,完成疗程:减轻肠胃刺激,并坚持吃完整个疗程。
5.护理是基石:做好休息、补水、退热等家庭护理。
科学用药,用心护理,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平稳度过流感季,恢复健康和活力。祝所有宝贝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