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瘦真的好吗?

发布时间:2025/7/15 点击量:534 来源:老年医学科 梁雅灵

“年少嫌弃一身肉,老来平地摔跟头 气喘吁吁肌无力 干啥都是没精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四肢纤细无力的老年人,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化;这便是我们熟知的“老来瘦”。但是“老来痩”并不同于“老来寿”,而是一种慢性疾病“肌少症”,肌少症是一种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常见于60岁以上人群,会增加跌倒、骨折、残疾甚至死亡的风险。

主要表现有哪些?

 肌肉量减少:四肢、臀部等部位肌肉明显变松弛、纤细。

 肌肉力量下降:握力变弱(如拧瓶盖困难)、起身或爬楼梯费力。

 躯体功能减退:走路变慢、平衡能力差(易跌倒)、日常活动(如穿衣、买菜)变得困难。

为什么会得肌少症?

 年龄增长:30岁后肌肉量每年约减少1%,50岁后加速流失。

 激素水平下降:雄激素、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肌肉合成。

 活动减少:长期久坐或缺乏运动,肌肉缺乏刺激易萎缩。

 营养不足:蛋白质摄入不够(如素食者、牙口不好的老人),影响肌肉修复。

 疾病影响:糖尿病、慢性肾病、癌症等慢性病可能加速肌肉流失。

如何进行自我筛查?

指环试验:有自己双手食指和拇指环扣,形成小圈,套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小 腿腿围和圈一样大或者更小,代表可能有肌少症的风险;

小腿围测量:使用软尺测量双侧小腿围最大周径,如果男性小于34厘米,女性小于33厘米,有可能出现肌少症,

步速测量法:以正常步速,在光线充足平整的地面步行6米,用秒表记录所需时间,如果步速小于等于0.8米/秒,则提示有肌少症的风险;

如何预防和改善?

 补充足够蛋白质: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2-1.5克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虾、豆类、牛奶等。

 增加日常活动:散步、做家务、广场舞等,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

 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或通过膳食(如深海鱼、蛋黄)、补剂获取,促进肌肉和骨骼健康。

 管理慢性疾病:控制血糖、血压,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影响肌肉的疾病。

  需要注意什么?

若发现老人走路明显变慢、反复跌倒,或半年内体重下降5%以上,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体成分分析等检查评估肌肉状况。

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受伤;饮食上若有吞咽困难或消化问题,可咨询营养师调整方案(如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或营养补充剂)。

关注健康,肌不可怠。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