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事情,殊不知,在病人用药时有许 多易被忽略的常识,如果不注意轻者影响药效,重者带来副作用。很 多人在家吃药治病,但经常效果不佳,有的人甚至吃了无效,这都是 因为用药不当或饮食不当造成的。听听专家的建议——
用药常识
油盐酱醋对服药的影响 油:动物油脂,它能增加体内脂肪,降低某些低血脂药物的疗效, 所以在服用这类降脂肪类药物时,最好不食用猪油等动物类食油,而 应多食麻油、豆油等植物类食油。 盐:食盐过多会抑制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 疗效。当病人服用这类药物时,应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改用低盐清淡 饮食,以避免高盐饮食影响药物治疗,乃至病情加重。 酱:病人在服用治疗心血管及胃肠道疾病的药物时,应忌食用酱 油和豆瓣酱等烧成的菜肴,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而降低 药物疗效。 醋:病人服用碳酸钙、碳酸氢钙、乳酶生、氢氧化铝、红霉素、 磺胺类药物时,须忌食醋。 煎药并非越浓越好 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煎的时间长些,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都煎出来,溶于汤里。其实, 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 实际上,煎中药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 当中药饮片中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 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 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 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其次,过分浓缩的药汁又会加重苦味, 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浓效果越好。煎中药时,药液应保持 一定的“量”。一般而言,中药的煎出量应保持在400-500毫升之间。
服药指南
服药与饮食忌口 1.一般食物:服药期间,应避免进食生冷、粘腻等不易消化的食 物,以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等。 2.茶:许多药物在服用时不能喝茶。如铁制剂、助消化药、单胺 氧化酶抑制剂、含有碳酸氢钠的药物、中枢神经抑制剂以及一些中草 药。 3.酒:许多常用药都会受到饮酒的影响。 酒后用优降糖、降糖灵、消渴丸、二甲双胍、达美康等降糖药物, 有引起低血糖休克的危险。 酒后用硝酸甘油、利血平、胍乙啶、复方降压片、地巴唑、消心 痛等时能使外周血管扩张,加上降压药的协同作用,容易引发低血压, 出现休克而危及生命。 酒后用鲁米那、速可眠、利眠宁、安定等中枢抑制药及某些抗过 敏药物时,可能使神经反应性降低,造成中毒。 酒后用阿斯匹林、索米痛及速效伤风胶囊等解热镇痛类药物时会 加重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可以诱发溃疡和出血。 酒后用痢特灵、灭滴灵等不但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和血 压下降等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神志不清等严 重不良反应。 4.牛奶:服利福平、咖啡因、氯霉素、单胺氢化酶抑制剂,忌喝 牛奶。 5.食醋:服用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铝、红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时,最好不要食醋。 6.烟:服用甲氰咪胍、速尿、安定、氯硝安定、利眠宁、氨茶碱、 咖啡因等药物时务必要忌烟。 药物忌口 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人参等药物,忌服葱、蒜、萝卜。 服用薄荷时,不应吃鳖肉。 服用茯苓时,食物里不能放醋。 吃鳖甲时,不要配苋菜。 服用泻下剂,不宜过早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服用驱虫药时,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 服钙片,忌吃菠菜。 服安基比林,忌吃腌制品。 服苦味健胃药,忌喝糖水。 服维生素K不宜同时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绿叶菜、山楂、 辣椒、鲜枣、茄子、芹菜、西红柿、苹果等。也不宜吃猪肝、黑木耳。 服用维生素C时不宜吃猪肝。因为猪肝中含有丰富的铜,而铜的 存在会使维生素C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使维生素C失效。 服用可增高血钾的药物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和补钾时,不宜同 时吃香蕉、香椿芽、红糖、菠菜、紫菜、海带、土豆、葡萄干、橘子 等。因为这类食物含钾量很高,容易引起高钾血症,出现腹胀、腹泻 及心律失常等。 服用单胺氢化酶抑制剂,如抗抑郁药异卡波肼(闷可乐)、苯乙肼、 苯环丙胺、吗氯贝胺、托洛沙酮及异唑肼;降压药帕吉林(优降宁)、 苯异丙肼;抗结核药异烟肼等。忌口较多。包括避免进食含酒精及咖 啡因的饮料,不能同时进食奶酪、酸牛奶、蚕豆、巧克力、啤酒、腌 鱼、鸡肝等含多巴、酪胺的食物,以免引发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 素等神经递质,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头痛、脑出血。 服用甲状腺素药,应限制食用黄豆、油菜、萝卜及圆白菜等。 (胡明洁)
儿童用药
孩子用药警惕过量 孩子在换季的时候很容易生病,而生病就要吃药,有调查发现, 家长在给孩子服药时经常把握不准药量,通常以成人剂量随意估算, 这样的做法很危险。小儿机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解剖、生理、病 理等方面有明显特点,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尚未发 育完善,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每年由于小儿用药不当造成的悲剧实 在是触目惊心。因此,除了专业医务人员,作为家长也应多了解一些 小儿用药方面的常识。 用药品种谨慎选择 小儿用药应注意选择,不可简单地用成人的药品直接减量服用, 最好选用小儿专用药品。例如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成人用的去痛片 中部分成分易使儿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新生儿使用阿斯匹 林易在胃内形成黏膜糜烂;感冒通可造成儿童血尿。再比如12岁以下 的小儿尤其要注意禁用或慎用的抗生素:四环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 良和牙齿着色变黄;诺氟沙星可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抑制骨 骼生长;庆大霉素可致儿童永久性耳聋及肾脏损害;新生儿使用氯霉 素和磺胺类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和溶血。 联合用药要控制 由于药物之间产生物理吸附或化学络合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联 合用药不当时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例 如部分抗生素与钙、镁、铝等无机盐类抗酸药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 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而在服用抗 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片等药品。小儿用药品种应尽量减少,能用 一种药物治疗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一般合用药品种以不超过 3—4种为宜。 用药剂量严格计算 小儿用药的剂量一般可按照小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 法计算。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即不同年龄儿 童的用药是成人剂量的:1个月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 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同时应注意 计算联合用药时同一类药物的总用量,例如服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小儿速效感冒颗粒)同时使用阿苯片退烧时,因都含有解热镇痛药成 分,剂量应适当减少。 喂药方法要适当 小儿一般都不喜欢服用药物,家长不应捏着鼻子、掰开嘴强灌, 也不能在小儿睡熟、哭闹或挣扎时喂药,以免呛入气管发生危险。对 大孩子应说服讲道理;喂小孩子可将药物研碎(肠溶片、控释片、薄 膜衣片除外)裹在易消化的食物中服用;哺乳期的婴儿除可将药研粉 溶入糖水外,还可将药粉附着于奶嘴上,使药物与奶水一起呷下。 顺便还要提醒家长,存放药品的地方应注意安全,牢记药品说明 书上的警示语言:“请放置于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以免发生误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