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补钙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4/12/31 点击量:3976 来源: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 杨琴

在内分泌科门诊及骨质疏松门诊,有很多就诊者咨询补钙的问题,平时门诊工作量大,不能一一详细答复,现为大家总结一下常见问题并作答。

1、哪些人需要补钙?

补钙的需求因人而异,以下几类人群通常需要特别关注钙的摄入,可能需要额外补钙:(1)儿童和青少年;(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3)绝经后女性;(4)老年人;(5)素食者或有特殊饮食限制的人群;(6)患有某些疾病的人;(7)运动员;(8)服用特定药物的人;一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骨质流失,增加了对钙的需求。

2、如何选择合适的钙剂?

目前药店里有很多种钙剂,不同种类的钙制剂钙元素含量不同(见表1),各有优缺点。例如:碳酸钙是最常见且含钙量较高的钙补充剂,但需要胃酸的帮助才能被充分吸收,因此最好随餐或饭后服用;枸橼酸钙含钙量低,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小,适合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人群。

类型

元素钙含量

碳酸钙

40%

氯化钙

36%

醋酸钙

25.4%

枸橼酸钙

21%

乳酸钙

13%

葡萄糖酸钙

9.30%

氨基酸螯合钙

约20%

举例说明:碳酸钙含40%元素钙,1片碳酸钙1500mg所含元素钙为600mg(1500×40%=600);3、每日需要补充多少钙?

根据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不同人群对钙的需求量不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版)》显示:中国18-59岁和60岁以上的居民平均每日通过膳食摄入的钙含量分别为328.3mg和333.2mg。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800-1000毫克的钙,而孕妇、哺乳期妇女、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所以对于多数中国居民来说,需要合理的补钙;具体每日补充多少钙,需要结合个人身体情况、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最好由专业人士制定方案。凡事过而不及,过量补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肾结石、便秘、干扰其他矿物质(如铁、锌)的吸收等。

图片2.png

4、补钙需要注意哪些?

(1)分次服用提高吸收率

人体一次能吸收的钙量有限,通常不超过500毫克。因此,如果需要补充较多的钙,应该分多次服用,以提高吸收效率。

(2)配合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并维持血液中钙的适当水平。确保足够的维生素D摄入对于钙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日晒、食物(如鱼油、蛋黄)或补充剂获取维生素D。

图片3.png

(3)避免与某些食物或药物同时服用

大量进食高纤维食物、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甜菜)、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会减少钙的吸收。一些药物(如四环素类、苯妥英钠类)也可能与钙补充剂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钙的吸收;另外,钙剂不宜与洋地黄类药物合用;因此,应尽量避免在服用这些药物的同时服用钙剂。

(4)关注个人健康状况,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血钙、尿钙水平

如果你有肾脏疾病、高钙血症、肾结石病史或其他健康问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钙补充剂,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增加补钙的风险。对于长期补钙或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血钙、尿钙检查可以帮助评估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状况,及时调整补钙策略。

(5)遵循医嘱

补钙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有任何疑问或特殊情况,特别是如果你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或有特定的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疗人员的意见。

图片4.png

5、补钙会导致肾结石吗?

补钙是否会导致肾结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适量的钙摄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并且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过量补钙或某些特定情况下确实可能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通过日常饮食摄取适量的钙(如乳制品、绿叶蔬菜、豆类、坚果、鱼类等)通常不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事实上,饮食中的钙可以帮助减少草酸盐(一种常见的肾结石成分)在肠道中的吸收,从而降低肾结石的风险。    

与饮食中的钙不同,钙补充剂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特别是当钙补充剂在空腹时服用或过量服用时,多余的钙可能无法被有效吸收,进而通过尿液排出,增加了形成钙结石的可能性。

如果你有肾结石的病史或担心补钙对肾脏的影响,给大家几点小建议:优先通过饮食获取钙;遵循医嘱,合理使用钙剂;随餐服用钙剂,分次服用,避免过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监测钙、磷、尿酸等指标的变化。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