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颌面部间隙感染

发布时间:2024/9/21 点击量:4299 来源:口腔科 赵韵韵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发生在口腔和颌面部的软组织间隙中。这种感染通常源于口腔疾病,如牙齿或牙周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了解这种感染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其发病率和危害。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率虽然相对较低,但在一些特定人群中更为常见:

    1.成人发病率高:颌面部间隙感染在成人中更为常见,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或有口腔疾病史的人。

    2.口腔疾病患者:患有严重牙周炎或根尖脓肿的患者,发生间隙感染的风险增加。

    3.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较弱,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和肿胀:感染区域明显肿胀,触痛明显。

    张口受限:由于感染导致颌肌紧张,患者可能无法完全张开嘴巴。

    红热现象:局部皮肤变红,温度升高。

    发热和寒战:感染可能引起高热和全身不适。

    疲乏和食欲下降:患者可能感到极度疲倦并丧失食欲。

    呼吸困难:当感染扩散至颈部或胸部时,可能压迫气道,导致呼吸困难。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危害不容忽视:

    扩散至邻近组织:感染可能迅速扩散至颈部、胸部等区域,造成更严重的全身感染。呼吸道受压迫:在感染发展至颈部深部间隙时,可能导致呼吸道受压迫,危及生命。

    脓肿和败血症: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脓肿形成,甚至引发败血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功能障碍:面部肿胀和疼痛可能导致吞咽、咀嚼及言语功能受限。


图片1.png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急症,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

1.抗菌药物治疗:

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控制细菌感染,通常静脉输注效果更好。在明确感染的细菌类型后,可能会根据细菌敏感性调整抗菌药物种类。

2.手术引流:

对于脓肿或感染扩散的病例,手术引流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切开感染部位并引流脓液,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3.支持性治疗:

包括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并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补充。

4.控制原发感染源:

针对牙源性病因,可能需要根管治疗或拔除感染牙齿,以消除原发感染源。 

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颌面部间隙感染,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和处理牙齿问题。

2.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牙髓炎、牙周炎等应尽早进行治疗,以防感染扩散至软组织间隙。

3.注意术后护理:

口腔手术或拔牙后,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防止感染发生。

4.加强全身健康管理:

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免疫力较弱的患者应避免感染源,并在必要时接种疫苗以增强抵抗力。

颌面部间隙感染虽然不常见,但其发病后可能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了解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手段及预防措施,能够帮助大家及早发现病症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减少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并保护全身健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