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血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当人们因为受伤、手术等原因大量失血时,输血就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但你知道吗,输血其实有很多讲究,尤其是近亲之间输血,存在着一些隐藏的风险。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近亲输血这件事。
什么是近亲输血?
近亲输血,简单来说,就是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进行输血。比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等。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觉得亲人之间的血液“更亲近”“更匹配”,但事实并非如此。
想象一下,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和可爱的孩子。如果孩子突然受伤需要输血,有人可能会马上想到让爸爸或者妈妈来献血,觉得这样肯定没问题。但实际上,这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近亲输血的风险:TA - GVHD
近亲输血最大的风险就是可能引发一种叫做“移植物抗宿主病(TA - GVHD)”的严重疾病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能够识别外来的“敌人”,比如细菌、病毒等,并把它们消灭掉。当输入非近亲的血液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很快发现这些外来的血细胞是“陌生人”,然后发起攻击,把它们清除掉,这个过程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危害。
可是当近亲输血时,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由于近亲之间的基因有很多相似之处,输入的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对于受血者来说,就像是“乔装打扮”混进来的“假朋友”,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很难识别它们是外来的。这些外来的免疫细胞不但不会被清除,反而会在受血者体内大量繁殖,把受血者自身的组织和器官当成“敌人”进行攻击,这就引发了移植物抗宿主病。
这种疾病一旦发生,病情往往非常严重,治疗也很困难,死亡率高达 90% 以上。它可以影响身体的各个器官,比如皮肤会出现红斑、皮疹,肠道会出现腹泻、腹痛,肝脏功能也会受损,出现黄疸等症状。病人会非常痛苦,而且治疗费用也很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这要从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说起。每个人的基因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近亲之间的基因相似度比较高。在输血过程中,血液中的免疫细胞携带了供血者的基因信息。当近亲输血时,受血者的免疫系统由于无法有效识别这些与自身基因相似的外来免疫细胞,从而导致免疫紊乱,引发 TA - GVHD。就好像是一个城市的安保系统,平时能准确识别外来的坏人,但遇到和自己人长得很像的“伪装者”时,就可能会出现混乱,让这些“伪装者”在城市里胡作非为。
正确做法:成分输血和辐照血
那么,既然近亲输血有这么大的风险,在需要输血的时候该怎么办呢?目前,临床上提倡成分输血,就是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输入血液中的某一种成分,比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输血的疗效,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如果实在无法避免近亲输血,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对血液进行辐照处理。辐照血就像是被“改造”过的血液,经过特殊的射线照射后,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失去了活性,不会再对受血者的身体发起攻击,从而大大降低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