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的公示

发布时间:2017/6/16 点击量:4566 来源:科研教学科

根据《关于做好2017年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川科奖〔2017〕01号)精神,经个人申报,院科技、伦理委员会审查,院办公会同意,拟推荐由雷泽华、唐刘红、沈回春、高峰畏、包平倩 、王志旭、蒋康怡等完成的项目:《腹腔内疝囊充填关闭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申报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类)。现将项目有关情况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时间为2017年6月16日至2017年6月25日。如有异议,请实名向医院科教科(受理电话:0833-2151991)反映,对匿名、逾期提出的异议,不予受理。特此公示

附件:项目简介、客观评价、推广应用情况、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腹腔内疝囊充填关闭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项目简介

“腹腔内小儿腹股沟疝囊充填关闭技术”,是通过一种专门针对儿童开发、设计、采用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特殊装置——“经腹腔自适应外充式小儿疝囊闭合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一种全新概念的微创技术,属于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的原始创新技术和概念。其产品外形设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 ZL 2013 2 0034910.2。这一技术包括两方面创新:1 小儿疝囊闭合器的制作:该装置制作主要由用VyproⅡ Mesh制成可塑性中空充填架、自适应伞状支撑条, Proceed Mesh制成的底层网片,以及采用可吸收Vicryl线制成连接装置的充填定位外拉线和用不吸收制作的打结固定线构成。2 手术方法:通过在脐部建立的腹腔镜观察单凿孔将小儿疝囊闭合器装置送入腹腔内,从腹壁外,先在腹股沟管外环相对应的体外皮肤处作一个1mm切口,腹腔镜直视下用特制穿刺针刺入腹腔内将闭合器的定位线拉出腹腔外,再在腹股沟管内环口相对应体表位置皮肤作另一个1mm切口,在直视下用特制穿刺针分两次刺入腹腔内,分别将闭合器的两根固定缝线从腹腔内带出,收紧闭合器的定位线使装置从内向外对腹壁缺损进行充填,当充填完成后,再收紧两根固定线打结在皮下,剪断定位线和固定线完成对疝囊孔的关闭,最后消除气腹结束手术。本技术的特点是一种不采用缝合达到关闭腹壁缺损的方法,它比现行技术更为安全、有效、快捷,简单的一种微创技术,特别适合治疗缺损较大的小儿疝。该技术从2011年12月15日实施第1例~2013年09月30日共完成了37例、38侧手术治疗。其体会是本技术具有腔镜下小儿疝囊缝扎术的全部优点,与之相比,因在腹腔内不作缝合和钉合,不会因进针后反复多次多点穿刺引线而增加伤及精索的风险,还可很好的应对巨大疝的治疗而减少缝扎技术带来的术后复发;而与传统开放手术比,因不切开腹壁和腹股沟管,从而可保持腹股沟管功能的完整性,避免肌肉损伤和神经、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的意外损伤,避免术后较为多见的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和成年后隐私部位疤痕造成的自卑心理。从开展这项工作的37例38侧手术病例随访至今,随访时间在3.6年~5.3年,从目前随访和影像学随访资料结果分析,无复发病例,未发现手术部位有明显的团块回声和硬节扪及,局部无明显手术疤痕,也未发现手术侧存在睾丸鞘膜积液的产生。因此,我们认为这种采用特殊装置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封堵技术”是一种有别于目前任何治疗小儿疝的新技术,且这种技术是一种对患儿创伤小,操作快捷方便、技术简单实用,治疗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大量观察研究。其研究文章 “腹腔内疝囊充填关闭术治疗小儿斜疝”发表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4年5月35卷第5期358-361和“一种经腹腔治疗小儿疝的装置设计和制作”发表在《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5年6月32卷第3期675-679。


客观评价

2013年7月12日,乐山市科技局组织省内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课题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一、课题汇报资料齐全,资料详实可信,符合科技成果鉴定要求。二、“腹腔内小儿腹股沟疝囊充填关闭技术的临床研究”课题,是专门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开发、设计的“小儿疝囊闭合器”装置,通过单孔腹腔镜经腹腔由内向外对疝囊进行充填关闭,将装置固定线打结在皮下完成固定的一种手术方式。本技术因在腹腔内不作任何缝合和钉合,也不作局部的切开和解剖分离,操作简单,减少了术中对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损伤的风险,对小儿巨大疝和复发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术方式。三、本技术与目前常规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技术不同,该手术方法目前在国内尚无报道,属原创技术,具有创新性;其治疗中使用的装置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综上所述,该技术系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鉴定委员会一致通过该成果鉴定。建议:课题组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推广应用情况

该技术因是一种国内、外从未涉及过的技术和方法,是一种原创技术,没有任何借鉴,且该技术与现行认识存在悖论,因此在本亚专业内颇有争议,为了慎重和患儿安全,从2011年12月15日实施第1例~2013年09月30日共完成了37例、38侧手术治疗后,对患儿进行了中长期随访,观察其中、远期结果。根据中、远期结果,决定是否将这一专利形成产业化产品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从随访3.6年~5.3年时间的结果分析,总随访率86.8%,其中现场和影像学随访14例,占病例数的36.84%;电话随访17例,占病例数的44.74%,失访6例,占15.79%。随访结果: 31例随访患儿无疝复发,局部穿刺点无明显穿刺痕迹,脐部切口疤痕愈合良好美观,腹股沟局部无隆起,无硬节,仅1例出现皮下小结节,2例局部有疼痛的随访结果看,该技术可以在临床进行大规模临床应用,这种技术所使用的特殊装置,将可实现产业化而带来相应的市场经济。该技术也分别在自贡第四人民医院、眉山市人民医院和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开展应用,也取得了好评。




乐山市人民医院

2017年6月15日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