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胆囊结石

发布时间:2016/2/23 点击量:5797 来源:超声影像科 王丹 袁鑫慧

 

患者:“医生,你再仔细看看,我前两个月来检查说有胆囊结石,今天是准备检查了做手术的了,咋现在你说没有了呢?”

医生:“已经检查了,没有结石。”

患者:“医生,你是不是搞错了哦?”

患者的的疑惑也是有道理的,我们知道胆囊结石在胆道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是超声检查中的常见病。传统意义上形成的胆囊结石会持续存在,甚至增多增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胆囊结石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消失了!

为了解答患者的疑问,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早在1988年,Schaad等就首次报告注射头孢曲松钠诱发可逆性胆结石,并将其称之为假结石症。近年来,国内外也陆续出现相关报道。

头孢曲松钠属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种长效、广谱抗生素,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头孢曲松钠在体内不经生物转化,以原形排出体外,约三分之二通过肾脏排泄,三分之一通过胆道排泄,它在胆囊中的浓度是血浓度的100~200[3]。当大剂量应用头孢曲松钠后,胆汁中该药浓度增加并与胆酸结合,致胆酸池失去平衡,胆固醇极易结晶形成胆固醇结石,停用该药后,胆囊中的胆酸池又恢复平衡,重新溶解胆固醇结石,以致结石消失,因而这类结石又被称作“可逆性结石”。

这种特殊类型的结石,可在患者停药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无需手术,所以也称作药物性胆囊结石。据文献报道,除了头孢曲松钠外,还有一些药物也易导致药物性胆囊结石的形成,比如雌激素、环孢菌素、潘生丁等。

这种用药过程中短时间内出现的药物性胆囊结石与普通胆囊结石在超声表现上极其相似,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常常难以准确鉴别。因此,对于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胆囊结石,应仔细询问病史,警惕药物性胆囊结石,并建议患者不要急于手术治疗,做好超声随访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及医疗纠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