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 一“管”到底—— 我院成功开展首例“迷你中线导管”置入

发布时间:2024/11/26 点击量:4675 来源:静疗小组 胡晓

近日,我院静疗团队为一名重症患者成功安置院内首例超声引导下AST技术置入“迷你中线导管”。这一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静脉治疗迈上一个新台阶,满足了部分患者较长期输液、急危重患者过渡期及静脉血管条件差患者的输液需求,增加了临床静脉治疗工具多样化选择。

张阿姨是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住院患者,病情危重,治疗需要长期进行输液。但是患者年龄大,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大,且患者全身水肿,常规的静脉穿刺和留置针难以满足中长期输液治疗、静脉采血和增强CT高压注射造影剂流速的需求。为了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医护团队、静疗团队根据患者病情、静脉治疗及血管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建议采用B超引导下AST技术置入“迷你中线导管”最为适宜。征得患者家属同意,静疗团队成功在其右侧上臂贵要静脉顺利置入迷你中线导管,及时解决患者静脉输液通路建立困难情况,且满足患者住院期间“一针管全程”的目的,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输液安全。导管使用期间经过专业的护理,能满足患者的静脉输液、采血等静脉治疗;减少反复穿刺血管,减轻患者痛苦。

图片2.png

图片1.png


什么是迷你中线?

      经外周穿刺中线导管又称迷你中线(Mini-midline catheter),是一条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长度为8cm-10cm的导管,可通过超声引导和直接赛丁格技术将导管放置在上臂中段的深静脉,尖端不超过腋窝,常见的穿刺静脉包括贵要静脉、肱静脉和头静脉。迷你中线穿刺成功率高,可留置30天,满足住院全周期治疗,具有不易脱出、稳定性好、流速快、耐高压注射(耐高压导管)、穿刺成功后无需X线定位,为全密闭一体化、一针式新型血管通路装置。超声引导下AST技术置入迷你中线导管能满足30天内基本静脉治疗需要,是较长期输液和困难血管患者的优选工具之一。

     迷你中线导管这项新技术的开展,不仅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最小化地减轻血管内膜损伤,增加了留置的时间,也实现了“一针化”治疗,提升和改善了患者就医的满意度。该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静疗专科技术的进一步提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静脉治疗通路选择,对提升静脉输液质量和推进新技术、新理念、新规范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科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技术的突破需要刻苦钻研,乐山市人民医院静疗团队将不断推进静脉治疗新技术、新理念的创新和发展,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安全、舒适的静脉治疗护理服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