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泡”了、脚“泡”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12/28 点击量:6856 来源:全科医疗科 张蕾

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人说自己眼“泡”、手“泡”、脚“泡”、肚皮“泡”、甚至是全身“泡”了,到处找医生看,什么是“泡”?怎么会“泡”呢?

其实我们说的“泡”,医学上称为水肿。那为什么会出现水肿呢?

什么是水肿?

水肿即人体组织间隙积聚了过多的液体。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如何判断水肿及其严重程度呢?

    有人会问:医生,究竟我是胖还是肿啊?二者是有区别的。水肿通常是一些疾病导致水分积聚,而肥胖是吃太多高热量食物或缺乏运动导致脂肪积聚;大多数水肿按压后可能出现一个坑,而肥胖按压后一般不会出现。

    判断水肿的严重程度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最常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量体重和肢体周径。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凹陷性水肿,通常体重增加10%以上,才会出现水肿。单侧肢体与对侧肢体比较,对于下肢来说,踝关节上周径尺寸变化1cm或小腿处2cm,需要考虑水肿。

     对于凹陷性水肿,目前最新的方法是采用Wiese水肿严重程度分级法:按压水肿部位5秒,放松压迫后,根据皮肤恢复正常的时间将凹陷性水肿分为4级:Ⅰ级:<30秒,Ⅱ级:30-59秒,Ⅲ级:60-89秒,Ⅳ级90-120秒。 

      导致水肿的原因有哪些呢?

      导致水肿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心脏、肝脏、肾脏、内分泌、营养、血管、感染、过敏、药物等方面的疾病引起。发现脚杆一样肿时,需警惕心脏、肝脏、肾脏、甲状腺是不是出了问题。如果发现脚杆不一样肿时,注意是不是有下肢静脉血栓,应及时完善下肢静脉超声。早上起床发现眼皮、脸部肿需警惕肾脏是不是出问题还是睡前喝水喝多了。肚子鼓成球样时一定要注意是不是肚子里长水了。大家上班时久站,打麻将、坐长途车时久坐,也一定要看看脚肿没有哦。此外一些药物也会引起水肿哦,如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片,降糖药如罗格列酮钠,非甾体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口服靶向药,激素如泼尼松片等。

     水肿如何治疗呢?

     非药物治疗:建议在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进行改善。(1)避免久站、久坐,定时起身活动。(2)入睡前,将下肢适当抬高。(3)清淡饮食,控制盐分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肿,可食用含利尿作用的食物如冬瓜、黄瓜、西瓜、石榴等。(4)不要穿过度紧身衣物,穿弹性袜,避免穿高跟鞋。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药物治疗:药物干预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措施。常用的药物主要为利尿剂(呋塞米、螺内酯、氢氯噻嗪、托拉塞米等)和脱水剂(如甘露醇等)。但是此类药物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诱发痛风等并发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水肿可能是多种疾病的首发临床表现,导致水肿的原因有很多,且水肿程度与原发疾病情况密切相关。当大家发现水肿时应及时就医,积极寻找病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以免延误病情。

科普医生介绍:

image.png 

张蕾 全科医疗科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乐山市医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发表医学论文数篇,擅长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