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晚没关系,我家的孩子都快两岁了才会说话,可以等等看”“有的孩子走路就是晚,后面慢慢的自己就会走了,不用担心,等等看……”本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儿童康复早筛的事儿。
一、什么是儿童康复?
儿童康复是指通过医学评估、治疗等手段和方法,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以及自理能力,使患儿能更好的融入家庭,融入社会。
您听说过对儿童发展“6F”理念吗?
这些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6个单词(功能、家庭、体能、乐趣、朋友和未来)。这六个单词专注于儿童发展的六个关键领域,分别是:
1、功能:指的是患儿做事情能力。
2、家庭:代表所有儿童的基本环境。
3、体能:指儿童如何保持身体活跃,包括锻炼和其他娱乐机会。
4、乐趣:包括儿童参与或喜欢参与的特定活动。
5、朋友:指与同龄人建立的友谊。
6、未来:这就是童年发展的意义所在!是父母和孩子对未来的期望和梦想。
二、什么样的小朋友需要进行儿童康复?
1、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染色体异常、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和脑性瘫痪(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姿势异常,肌力、肌张力发育异常,临床最为多见)。
2、行为障碍或异常:生物功能行为问题(遗尿遗便、过分挑剔饮食等),运动行为问题(咬指甲、吸吮手指等),社会行为问题(破坏、偷窃、攻击性行为),性格行为问题(惊恐、忧郁、烦闹、过分依赖、过分敏感等),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口吃),注意障碍多动障碍(又称多动症,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任性和学习困难为特征,在儿童行为问题中颇为常见)。
3、言语和语言障碍:病因主要有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家族因素、发音器官的影响、脑性瘫痪及其他神经系统障碍、环境因素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构音障碍、嗓音问题、流利性问题、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发育障碍。
4、学习障碍:属于特殊障碍,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有相应的多动障碍综合征,小学2-3年级为发病高峰,男孩多于女孩,可能出现知觉转换障碍(如听到猫时不能想到猫)、视觉-空间知觉障碍(如分不清6与9、b与d),记忆学习材料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
5、精神发育迟滞也称为智力落后:具体表现为社会适应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6、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或非语言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智力障碍和认知偏移,患儿早期较难抚养、尖叫、倔强和固执,或特别安静,有特殊兴趣等,多在36个月内起病。
7、重症身心发育异常:指同时具有运动和智力发育障碍且均呈重度者,难以完成具有功能的动作,精神发育迟滞表现为痴呆。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父母能做些什么?
1、父母不能过度顺从孩子的意愿,不能太过于溺爱,要树立规矩。
2、父母应当多带孩子户外活动,增加孩子和同龄儿童接触的机会。
3、父母应当有耐心的陪孩子玩玩具(20-30分钟),训练孩子的安坐能力。
4、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孩子,父母应当对孩子多说话,即使孩子没有回应。
5、父母在家用卡片对孩子进行认知、言语训练,诱导其发音。
6、对于语言障碍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诱导孩子发音,(如:父母问:你要玩玩具吗?孩子需回答要、给、拿等,要让孩子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满足他)。
7、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患者,父母在家可以用感统球给孩子训练坐位平衡;站在不平整的地方进行站立平衡训练;用感统刷对四肢及背部进行刷擦,增加孩子的触觉反馈。
8、对于手功能、精细功能较弱的孩子,父母在家可让孩子拇指食指捏花生;能拿筷子的孩子训练用筷子夹花生;用拇指食指捏夹子,提高手部肌肉力量;用勺子运花生(勺子相对扁平),增加手部肌肉及关节的稳定性。
四、康复训练
1、感觉统合训练:人体七大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前庭觉、本体觉,而感觉统合训练则主要针对触觉、本体觉、前庭觉失调,感觉反应过度/不足的孩子;其中触觉失调表现为:过度防御、吸吮手指、不敢光脚踩沙等。前庭觉失调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走路易跌倒、情绪不稳定。本体觉失调表现为:经常磕碰、站无站相坐无坐相、手脚笨拙。听觉失调表现为:不听指令、对音乐无节奏感、容易丢三落四。
2、言语训练: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孩子表现为:口肌力量不足、经常流口水、语言理解能力差;主要针对构音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口吃的孩子。
3、运动功能训练:运动功能弱的孩子表现为:坐位及站立平衡差、姿势异常、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肌力异常;主要针对大运动发育迟缓、脑瘫患儿、姿势发育异常的孩子。
4、手的精细功能训练:精细功能弱的孩子表现为:手部关节稳定性差、写字歪歪扭扭,吃饭撒漏较多;主要针对精细功能发育迟缓、手功能障碍、手眼协调能力弱的孩子。
5、注意力障碍训练:注意力障碍的孩子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阅读时跳行漏字,主要针对注意力不集中、安坐能力差的孩子。

最后,温馨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们,不让孩子的问题再等等,家长应做孩子健康问题的发现者,如若发现问题应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