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处,又是山花烂漫时,在享受美好春日时,殊不知很多人却无福消受。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眼痒、眼红、流泪、皮痒、皮疹、咳嗽、喘息、耳朵痒、上颚痒……成为很多人春日挥之不去的梦魇?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感冒了,其实可能是由过敏导致的。
问:什么是过敏?
很多人认为过敏是“矫情”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它是指机体对外界过敏原产生过度或不适当的免疫反应,最常影响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临床可表现为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等。
问:哪些容易引起过敏?
在我们南方地区,春季由于气温回升,树木开花,花粉浓度较高,是花粉过敏的高发期,同时,尘螨、动物皮屑、食物、药物等也是常见的过敏原。
问:过敏和哮喘有诸多雷同之处,如何鉴别呢?
1、感冒通常会伴有全身的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疼、咽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但过敏通常不会;
2、感冒一般在病程的第3~5天时鼻痒、喷嚏等症状减轻,且可自愈,但过敏的病程更长一些,可持续一个月或迁延不愈;
3、从用药上来说,单纯中药配方制剂对于感冒有用,但对过敏无效;如果是复方感冒制剂,因为其中含有抗过敏成分,也会对过敏有效,但停止用药后症状立即复发。
问:该如何治疗呢?
一、一般治疗
1、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最重要的, 但是“躲”起来也终究不是一个好办法。
2、外出时,建议全副武装,长衣、长袖、口罩,防护镜等也尽量装备上。
3、室内安装新风系统及空气净化器。
4、鼻腔冲洗可作为过敏性鼻炎患者安全、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
二、药物治疗
1、系统用药
a.抗组胺药物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酮替芬)可拮抗组胺H1受体,并抑制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但常引发嗜睡、倦怠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对外周H1受体更有选择性,并且副作用更少。
抗组胺药通常能帮助我们减轻瘙痒、打喷嚏和流鼻涕症状。
如果明确有过敏史的人,建议在过敏季到来前1-2周口服抗组胺类药等。
b.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如孟鲁司特钠,可用于减轻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症状,也可用于哮喘的预防和长期治疗。
c.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过敏性鼻炎的二线用药。如色甘酸钠,可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从而防止或减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增加。
d.奥马珠单抗
是针对IgE的单克隆抗体,常规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选择抗IgE治疗,目前用于难治性哮喘的治疗。
2、局部用药
a.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
如倍氯米松、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是目前过敏性鼻炎有效的单药维持治疗药物。局部糖皮质激素为临床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可以在过敏季节前2周开始预防性使用。
b.抗组胺鼻喷剂和滴眼液
如氮卓斯汀鼻喷剂或奥洛他定鼻喷剂,目前我国用于治疗中至重度过敏性哮喘;如氮卓斯汀滴眼液或奥洛他定滴眼液,用于治疗过敏性结膜炎。
c.减充血剂
如萘甲唑啉,可减轻鼻充血症状,但使用本类药物不能超过1周,否则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三、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
亦称为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能够产生长期疗效、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疗程为3-5年,注射频率为每周1-2次。通过脱敏治疗,患者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将不发生或少发生过敏症状。下列情况可考虑进行AIT治疗:
1、中重度持续发作的过敏性鼻炎,FEV1大于70%的哮喘。
2、通过回避过敏原、常规药物治疗不能充分控制症状。
3、不能耐受常规药物治疗。
4、患者希望过敏症状得到持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