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医生就是要让患者看好病,健健康康回家。”这是乐山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九三学社社员徐智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医近20年,徐智科始终坚守在医疗岗位,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践行着从医初衷:要用自己的医术,让眼病患者告别痛苦、告别黑暗,让所有眼疾患者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苦修多年 挑战“雷区”
“医生我痛啊,痛得很!”这是徐智科接诊的一位贵州患者陈阿姨,见到他时说的第一句话。陈阿姨是一位双眼真性小眼球患者,从小视力差,随着年龄增加逐渐患上白内障,就诊前1周左眼发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视力极速下降不说还疼痛难忍,如不尽快手术治疗,将有失明甚至摘除眼球的可能。
“小眼球合并青光眼白内障,不手术失明极高,但手术风险同样极大,算是眼科‘雷区’。”徐智科介绍,真性小眼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正常成年人的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低于20mm便称之为小眼球。陈阿姨眼轴长度仅有15mm,比正常人少了近10mm的空间,眼内结构异常拥挤,这意味着当患者需要进行眼科手术时,医生的手术操作空间就极为狭小。再加上因解剖结构特殊,真性小眼球手术中或手术后还容易导致如恶性青光眼、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渗漏、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灾难性并发症而失明,这项手术无疑会让主刀医生面临巨大的挑战。
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徐智科判断需立即实施手术才能保住患者仅有的视力,保住眼球。在和陈阿姨交流沟通完手术注意事项和风险告知后,徐智科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房角分离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晶体囊膜切除术”,仅用一次手术就解决了患者青光眼、白内障以及疼痛的问题。
术后,陈阿姨眼压正常,病情稳定,已顺利出院。
能挑战“雷区”,为病情复杂的陈阿姨实施联合手术,靠的是徐智科苦修多年的“内功”。在他看来,扎实的“内功”是练就绝学的基石,各项新技术的开展才能更加胸有成竹。
追求创新 服务百姓
先天性青光眼是最主要的儿童致盲性眼病之一,患儿如得不到有效治疗,最终可致盲。
2022年11月,徐智科就接诊了一位仅3个月大的先天性青光眼患儿。接诊时,该患儿的黑眼球已经变成青白色。“这是因为高眼压把角膜的后弹力层胀破,出现了水肿,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会持续损害他的视神经,导致失明,甚至还可能保不住眼球。”徐智科介绍,由于儿童的特殊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传统青光眼手术又极易引起术后瘢痕化,导致手术失败或需要反复手术。为确保治疗效果,徐智科决定采用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治疗。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良好的降压效果与安全性,可为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的视功能保留和发展创造最大可能。
完善术前手术方案后,徐智科成功为患儿实施了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将孩子从黑暗的深渊拉回,不仅保住了眼球还保住了有效视力。
青光眼和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往往同时出现。徐智科将传统青白联合手术也微创化,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开术、房角分离加小梁切开术。在完成白内障摘除的基础上用小梁切开刀切开小梁网,降低房水流出阻力,降低眼压。将既往繁琐的手术简单化、微创化,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年逾九旬的李婆婆就是这一新技术的受益者,一次手术同时解决困扰她多年的青光眼、白内障。术后第一天李婆婆视力就恢复到0.8。
“作为眼科医务工作者,专业的知识是对患者的负责,学习是最好的成长途径。”从医多年,徐智科在追求医学创新的路上从未止步。他表示,下一步,科室将继续与国际接轨,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挑战疑难手术,探索更深层次的技术,服务更多眼疾患者。同时,通过讲座、科普,利用自身影响力将医学知识宣传给老百姓,更好地服务老百姓,让每一个人都享有眼健康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