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没得,最近去人民医院看病,有些医生问我是否愿意参加啥子药物临床试验?
您听说过没得?
(图片来自网络)
啥子安?
那不就是当“小白鼠”、把“死马当活马医”嘛?
相信许多老百姓一听到参加药物临床试验,就唯恐避之不及,认为这是随便拿人做实验,参加会有风险。
哎呦喂,这怕是乐山父老乡亲们对我们泼天的误解哦!
其实,还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那么,药物临床试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开展?它到底安不安全?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今天,就为各位父老乡亲逐一解惑,说说大家担心的那些事,帮助大家了解试验背后的故事。
一、啥子是药物临床试验?您肯定是二懵二懵的!
简单来说
一种全新的药物虽然前期在各种动物或在国外患者身上已经进行了试验,确认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考虑到人和动物、国内和国外患者的差异,还需要在国内患者身上做进一步的试验,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被允许在国内上市销售,这时候就需要开展药物临床试验。
说再简单点
就是一个新药在国内正式上市前,大医院的大专家邀请部分患者提前免费体验“新产品”,感受其药物疗效和可能的副作用情况
说的再再再简单点
就是现代版的“神龙尝百草”或者说是“新品首发体验”活动
二、考虑参加临床试验的您,肯定最担心的是安不安全呢?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个确实是的
本身世上就没有绝对安全的东西
不管您是服用已经上市的老药,还是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新药
只要您选择药物治疗,都会有发生潜在副作用的可能
但是,临床试验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障我们“首发体验官”的权益和安全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为了尽可能的保障大家的获益和安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
(一)邀请您参加前,我们的鼠宝宝、兔宝宝、猪宝宝、猴宝宝们,甚至国外的患者们,其实已经帮大家提前体验过了
(二)我们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是需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医院伦理委员会严格把关的,只有最终评估认为大家参加试验的获益大于风险的药物临床试验才能获得批准
(三)临床试验是分1期、2期、3期、4期依次开展的,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阶段的试验证明药物的安全有效,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的临床试验
(四)整个试验过程都遵循自愿原则,您可以拒绝参加,中途也可以随时退出,不需要找任何理由的哦
所以,虽然说是“试验”,但在这样严格的科学论证、伦理把关和法律保护的前提下的“首发体验”,您的安全和获益还是很有保障的!
三、也许您还在考虑我能得到啥子好处呢?
哎呀,肯定有好处三,没得好处我们都不好意思邀请您来参加
(一)作为我们尊贵的“首发体验官”,最大的好处是您可以比其他患者更早接受更有效的药物,甚至尚未在国内上市的国际最先进的药物
想象一下,一位晚期癌症患者在无药可用、黔驴技穷的情况下,参加新药临床试验,可能会获得新的生存希望。毕竟,目前国际上最权威最广泛采用的癌症治疗指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在其指南中就明确提出:肿瘤治疗最佳方案之一就是参加临床试验。
(图片改编自网络)
(二)作为我们尊贵的“首发体验官”,您的试验内治疗全部都是免费的,例如试验药物费用、检查检验费用等,并且还能获得一定的交通、营养等经济补贴。
(图片改编自网络)
(三)作为我们尊贵的“首发体验官”,您将享受来自大三甲医院医护团队为您提供的专属定制VVIP就诊服务,随时为您处理试验过程中的各种治疗和风险问题。例如全面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全程无微不至的诊疗和随访。
(图片来自网络)
看了这么多,是不是有那么亿点点心动,那么在哪儿去参加临床试验?试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总之,
没有药物临床试验
就没有新药的问世
没有你我的共同参与
医学终将止步不前
药物临床试验不是“恐怖的人体实验”
您也不是“小白鼠”,反而是被大家重点保护的“大熊猫”
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的“爱心大使”、“当代神农”!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发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EB/OL]. (2020-04-23).
[2]. 国家卫生健康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国家中医药局. 关于印发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的通知[EB/OL]. (2023-02-18)
[3]. 世界医学会. 赫尔辛基宣言(2024版)[EB/OL]. (2024-10-19).
本期科普专家
刘易陇 医学博士
药学部副主任 抗感染临床药师
现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共病精准诊疗分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青年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药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药学会医疗机构制剂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药理学会TDM专委会委员;乐山市医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委员;乐山市药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GCP管理、抗感染合理用药、生物信息学和医疗大数据研究。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