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化内科接诊了一名患者,小姑娘每天拉肚子好几次,原本还不在意,觉得是减肥的好机会,可这样的症状一直反反复复几个月,小姑娘有些担心,肠镜检查后发现是炎症性肠病,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年轻人,经常被肚子痛、频繁上厕所、拉肚子所困扰,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可能他们会被误认为”矫情“,而实际上他们是患上了少见病——炎症性肠病。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病理形态多样,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形态特征,难有简单固定的诊断标准。炎症性肠病的确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没有哪一项检查具有”一锤定音“的作用,医生通常需要综合所有的结果做出综合的判断,患者更是无法自我判断。那么就跟随消化内科一起来了解下这类疾病。
01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简称IBD)是一种主要累及消化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简单的说是胃肠道粘膜“无缘无故”地发生炎症。炎症性肠病包括两种常见类型,分别叫做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还有一小部分患者呈现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双重特征,难以区分为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这种我们称之为未定型结肠炎。
在欧洲和北美,IBD已经逐步发展为常见疾病。目前中国大陆地区IBD发病率为1.96/10万-3.14/10万左右,香港地区IBD患病率为44/10万。IBD在中国呈迅速上升趋势。
02
炎症性肠病常发生于什么人群?
溃疡性结肠炎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我国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约为1.0∶1 -1.3∶1)。克罗恩病CD常发生于青年期,我国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比约为1.5∶1)。
03
哪些原因会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IBD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及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复杂疾病,肠道微环境稳态失衡、免疫功能失调、环境变化或遗传因素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环境因素中,吸烟者患CD的几率是非吸烟者的2倍;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有可能增加IBD发病和复发风险;儿童时期切除阑尾后CD发生率较高;虽然IBD不是由某种特定食物引起,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有些食物会加重症状。另外,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致的菌群失调也是诱因之一。
此外,人体的肠粘膜和肠道内容物存在功能平衡。如果人体免疫防御系统过于活跃,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在肠壁中产生一个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腹泻和腹痛等症状,这种免疫稳态失衡就有可能导致IBD的发生。在遗传因素方面,IBD存在个体易感性,在双亲均患IBD的人群中,36%的人将患IBD,IBD患者的子女较正常人群罹患IBD几率较大(CD比UC的遗传风险更高),但并非所有的病例都与遗传异常相关,炎症性肠病也不是单纯的遗传性疾病,IBD患者是可以生育的。
04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是病变往往是从直肠开始发展,局限于结肠,呈连续性炎症性变化。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就是常常想排便,但是去到卫生间排出很少的大便或没有)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和肝胆等的肠外表现。黏液血便是UC的最常见症状。超过6周的腹泻需要警惕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如果治疗及时或者治疗不当,疾病炎症控制不佳,会发作成为重症的溃疡性结肠炎,这时就可能出现明显腹痛、出血、畏寒发热、体重下降等表现,病变范围广,甚至出现大出血、肠道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从而危及生命。此外,病程长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发生结肠癌变的风险。

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包括消化道表现、全身性表现、肠外表现及并发症。消化道表现主要有腹泻和腹痛,可有血便;全身性表现主要有体重减轻、发热、食欲不振、疲劳、贫血等,青少年患者可见生长发育迟缓;腹泻、腹痛、体重减轻是CD的常见症状,如有这些症状出现,特别是年轻患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

无论是UC还是CD,都有可能出现肠外合并症,会出现关节痛,关节炎,口腔复发性溃疡,多发性结节性红斑,强直性脊柱炎,硬化性胆管炎,坏疽性脓皮病,银屑病,甚至会累及眼睛出现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等。
05
如何诊断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诊断缺乏诊断的金标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肠炎的基础上进行诊断。因此,如果您是初发病例,需要确诊或排除炎症性肠病,医生会详细询问您的病情,您还需要做很多检查,包括抽血化验、大小便检查、胃肠镜检查等。为了评估您的身体状况并进一步排除其他可疑疾病,化验项目是比较多的,且可能需要分几天完成。除此之外,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小肠磁共振、盆腔磁共振、小肠CT、胶囊内镜、甚至小肠镜等。在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做了以上检查、仍然不能诊断的情况。如果您正面临这种状况,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复查相关检查。
06
炎症性肠病如何进行治疗?
除了一般治疗如戒烟、补液、饮食控制、补充营养等,没有严重并发症的IBD主要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具体用那种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当有并发症时如肠道癌变、大出血、穿孔、梗阻等,需手术治疗。
07
如何预防?
1.预防炎症性肠病,首先要预防很多与“吃”有关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要从爱护我们的肠道菌群开始。
对健康有益的菌群喜欢 “两多两少加一低”的饮食结构,即多蔬果、多高纤、少调味、少加工、低油脂。
2.爱护我们的肠道要从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开始。
消化道受大脑的支配,精神紧张、焦虑、郁闷都会引起肠道的不适,甚至改变菌群的构成。稳定的情绪可以让我们的消化道充满快乐积极的细菌。
3.爱护我们的肠道要从运动开始。
规律的运动,健康的饮食结构、愉悦的情绪都是我们肠道万亿有益细菌的最爱。
为了提高大家对炎症性肠病的重视,方便患者精准就医,我院消化内科设立“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旨在为广大民众提供安全、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