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早诊早治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3/5/22 点击量:10548 来源:消化内科

作为肿瘤界的狠角色,大肠癌反复出现在“肿瘤热搜榜”名单里。

image.png


不少名人也因此被夺走生命。

image.pngimage.png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能够早期确诊的大肠癌患者却很少。早诊率偏低,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该病的早期信号没有足够的重视。

1、什么是大肠癌?

image.png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左、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结直肠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高发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40.8万,其死亡率跃居恶性肿瘤第4位,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而且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2、大肠癌如此凶残,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

  大肠癌影响因素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要背最大一口锅!有的人顿顿大鱼大肉,烧烤、火锅、可乐配啤酒。有的人天天熬夜、“葛优躺”,缺乏运动,肠胃蠕动减少。 有的人随时精神紧张,亚历山大。这些都是大肠癌的相关危险因素。

image.png


3、哪些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image.png

①30~40岁以上,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及腹痛者)。

②曾经罹患肠癌者。患有结肠癌的患者,即便残存的结肠是正常的,再次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3倍;如果残存的结肠曾有过腺瘤或现有腺瘤存在,危险性增加6倍。第二次大肠癌一般在治疗后2~30年内出现,大部分出现在治疗后3~4年内。

③血吸虫病患者。

④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死于大肠癌的概率会增加4倍。

⑤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⑥有盆腔放疗史者。

⑦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几率比正常人高6.9倍,一般在发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以后,下来每10年会有10%~20%的患者发生癌变。出血性溃疡性直肠、结肠炎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大肠癌。

⑧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家族史的成员,该类人群发生大肠癌的几率较高,发病年龄较早。

4、这么吓人的疾病,有什么症状呢?

image.png

大便习惯改变:大便不规律,腹泻或便秘,或者交替出现

大便性状改变:大便稀烂或伴有黏液或血性粘液或血便

腹部疼痛:常有固定部位的持续性或间歇性隐痛,排便费力或里急后重,腹部肿块

全身症状: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乏力或低热

image.png

5、检查方法

大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阶段,患者可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以至于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肠道的健康检查尤显重要。

我们通过什么来发现它呢?

image.png

(1)粪便隐血试验

image.png

当消化道少量出血时一般不会有便血、黑便等表现,粪便外观肉眼没有异常,但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对消化道内极少量的出血做出判断。

人们在40岁以后发生大肠癌的几率会明显上升。据统计,大约有75%的大肠癌患者都处于这个年龄段。

因此,人们应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警惕息肉或肿瘤引起的出血,首先粪便隐血试验比肠镜和肛门检查指诊来得更为方便,也更容易做到筛查,一次检查花费大约十元,若有持续阳性,则应谨慎,进一步做内镜检查。

直肠肛门指检

image.png

 

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我国大部分的直肠癌位于直肠中下段,易被直肠指检扪及。

另外,通过直肠指诊检查还可明确癌肿的形状、质地和移动度等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


肠镜检查

image.png

肠镜检查不仅可清晰地观察肠道,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直肠癌的发现与确诊。肠镜检查的另一大意义,在于能发现并通过内镜处理息肉,尤其是腺瘤样病变,大部分的大肠癌是由腺瘤癌变,而癌变需要多年的时间变化,如果能早期切除,则阻断了其向癌转变的机会。

肿瘤领域有一句话:所有的肿瘤都是蓄谋已久。大约90%以上的结肠癌是息肉演变而来的,息肉演变为癌,需要10-15年的时间,如果在此期间发现并切除它,就能有效预防。

在过去的10年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步。随着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手术与药物的不断进步,使结直肠癌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因而,患者的生存期更长,生活质量更高,甚至早期患者可以得到治愈,因此肿瘤治疗强调一个字“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image.png

6、筛查建议

(1)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高危的人群,这类人群我们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

(2)对于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

(3)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建议尽早前往肿瘤中心就诊。

敲黑板啦!乐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提醒:

如果你的便便突然变了,比如由3天1次变成了1天3次,随时随地都忍不住奔向厕所的怀抱。

有时候腹泻,一顿操作猛如虎

有时候便秘,占着茅坑就是拉不出???

上完之后,一直感觉意犹未尽

老想去厕所再蹲一会儿,肚子隐隐作痛

观察后发现大便带点红

这些可能是大肠病变的前兆,需要高度警惕,及时来院就诊!

乐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早癌专家简介:

image.png

程征宇,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学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专业特长:消化道早癌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终末期肝病综合治疗及内镜诊治、超声内镜诊治技术。

image.png

唐宇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专业特长:各种胃肠镜诊治技术;消化道早癌诊治;超声内镜诊断、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 - FNA)和介入治疗;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胰腺分裂症等。

image.png

邱华荣,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专业特长:消化内镜常规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尤其擅长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早癌、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贲门失弛缓症、消化道狭窄(瘘)的内镜治疗(ESD、ESE、STER、POEM)及超声内镜检查。

image.png

易礼智,主治医师,中共党员,医学硕士,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在读在职博士。

专业特长:消化道早癌、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诊段及治疗(ESD、ESE、STER、EFTR),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止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套扎、硬化及组织胶注射、溃疡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消化道狭窄的内镜下治疗及超声内镜检查等。

image.png

刘科,主治医师,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大学本科,西南医科大学在读在职硕士。专业特长:消化内镜常规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尤其擅长消化道出血急诊止血、消化道早癌、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消化道狭窄(瘘)的内镜治疗(ESD、ESE、STER)及超声内镜检查。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