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现有听力障碍人数约2780万 ,占残疾人数的30%以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老龄人口高峰的出现,今后听力损失人口还会持续增加。而科技的发展以及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听力损失人群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助听器的选配为听力损失人群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
2024年3月3日是全国第25个爱耳日,本次爱耳日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借此机会,今天就给大家简单聊一聊关于助听器的那些事儿。
助听器是什么。助听器是一种声音放大装置,是帮助我们将微弱的声音扩大到人耳可听范围的机器。它将声音按照科学的处方公式进行放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利用残余听力。其组成主要包括传声器、放大器、受话器、电池以及各种音量、音调控制旋钮等电声学器件。
什么时候需要佩戴助听器?对于有听力损失的人群经过治疗后听力无法恢复,虽尚有残余听力但影响了日常的沟通交流且有意愿改善,通常会推荐其验配助听器。对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人群,若助听器不能给予足够的补偿,或效果甚微,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助听器能提供什么帮助?助听器可以将我们需要的声音放大到可听水平,而将不需要的声音进行抑制降低,以此来改善听力状况,听声音能够更清楚,使得沟通交流不受影响,能更多的参与享受社交活动,有利于心理健康。
一些高端助听器可以实现在嘈杂环境中降低噪声的同时仍能保持较高的言语感知。此外,双耳听觉系统也是一个很好的降噪系统,双耳在接收同一信号时,会有微小的时间差及相位差,大脑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辨别声音。当然,鸡尾酒会效应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识别感兴趣的声音。
预防听觉剥夺、退化,在早期的研究中发现,对双耳耳聋的患者,如果只是一只耳朵佩戴助听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配戴助听器的那只耳朵言语语言理解能力就会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双耳长期接受不对等的声音刺激、不等量的信息输入有关,也和大脑中枢可塑性及认知有关。
助听器附件和智能设备连接,尽管助听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拥有先进的数字噪声抑制和方向性技术,但对于某些特定环境中的聆听仍然具有挑战性,比如餐厅、电影院、会议、剧院、接电话,甚至是在家看电视等等。这些环境中目标言语信号受到噪声、混响以及距离的影响,使得言语清晰度下降。对此,需要使用助听器附件和智能设备来帮助提升言语清晰度,如无线频率传输系统、无线蓝牙技术。这些技术的实现为听障者沟通便利,提升生活品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助听器会不会越戴越聋。诚然,不合适以及不正确的助听器会影响残余听力,进而加重听力损失,但正确合理的佩戴合适的助听器是可以提高言语感知,预防听觉剥夺、退化,避免言语识别能力进一步退化,减少交流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有效的声音输入不仅能使大脑皮层保持活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听力下降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