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包装醒目的“全麦饼干”配料表中小麦粉、白砂糖、植物油位列前三,全麦粉仅排第五位,这样的健康陷阱,每天都在无数人的购物车中上演。学会看食品标签,就能轻松避开营销套路,选到真正健康的食物!
一、为什么食品标签是安全购物的“解码器”?
食品标签本质是法律强制化的产品说明书,包含配料组成、营养构成、保质期等关键信息。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规定:①所有预包装食品必须标注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②含量超过2%的配料必须按降序列出;③禁止虚假或误导性宣称。

二、破解食品标签核心密码
步骤1 配料表——看清食物本质
排序规则: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高。
√ 健康选择:天然食材(牛奶、鸡肉)>加工原料(白砂糖、植物油)>添加剂
×危险信号:白砂糖/植脂末位列前三(高糖高脂食品)
步骤2 营养成分表——量化营养摄入
1.重点关注“每100克栏”(而非“每份”),关注钠、脂肪、糖的含量,选择低钠、低脂、低糖的食品:①钠含量≤120mg/100g属低钠;②脂肪含量≤3g/100g(固体)或1.5g/100ml(液体)为低脂;③添加糖≤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属于低糖。
2. 看营养素参考值%(NRV%):
一包辣条钠含量2000mg/100g,NRV%达100%,意味着吃100克该辣条就吃够全天盐需要量,如果再吃其他含钠的食物钠摄入量就超标了。
三、避坑指南:常见消费品的标签陷阱
1. 乳制品
×含乳饮料不是奶,蛋白质含量最低限值是≥1.0g/100g,且含较多添加糖。
√ 奶及其制品蛋白质含量≥2.9g/100g。
2. 全谷物食品
× “假全麦”配料首位是小麦粉,且大多添加了白砂糖、黄油等。
√ 真全麦:全麦粉≥50%且膳食纤维≥6g/100g。
3. 加工食品
× 警惕氢化、精炼、植脂等字眼,即使标“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食品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 0.3g/100g,就可以标示为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
√ 选择配料表不含“氢化”植物油的产品。

4.无糖食品
ד假无糖”:如“无蔗糖”,其真实含义是仅不含蔗糖,但可能含果葡糖浆/麦芽糖浆/海藻糖等。
√“真无糖”:选“无或不含糖”。
四、行动倡议:让标签阅读成为生活本能
1. 购物前“三查”:查配料、查钠/脂肪/糖含量、查生产日期/保质期。
2. 家庭标签教育:教孩子识别“甜蜜陷阱”,勿选高糖零食;带老人看清“降压食品”骗局,警惕夸大宣传。
食品标签是生产者的责任声明,更是消费者的维权武器。当我们学会透视包装上的文字游戏,便能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筑起一道健康长城——这不仅是购物技巧,更是对家人健康的守护!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 28050—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