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ICU)作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救治战场,封闭式管理,超级多的医疗设备,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印象:神秘。今天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ICU中常用的救命“神器”到底有哪些?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呼吸机:人体的“临时肺”
呼吸机是一种医疗设备,当患者呼吸困难或者无法自主呼吸时(如急性心衰、重症肺炎、重度创伤),呼吸机通过管道将氧气“打”进肺部,并排出二氧化碳。分为“无创”(面罩通气)和“有创”(气管插管)两种模式,像给我们的肺按下了“辅助呼吸键”,陪伴患者度过呼吸困难时期,帮助肺康复。
ECMO(体外膜肺氧合):“人工心肺机”
新冠疫情期间大家有所耳闻,此“神器”挽救了许多重症患者的性命,它可以把血液引到体外,用积气替代心肺功能,让衰竭的心肺“彻底休息”,度过危难时期,为康复争取时间,但费用昂贵,且需要专业团队操作。常用于爆发性心肌炎、心肺复苏术后、重症肺炎等濒死状态。
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临时的“人工肾”
大家平常知道的尿毒症透析就像“突击打扫”,模仿肾脏功能,迅速排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但CRRT就像“温和保洁”,缓慢持续,适合血压不稳定的危重急性肾衰竭患者,减少对心脏的冲击。常用于急性心梗、脓毒症、重症创伤等所致急性肾衰竭患者。
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心脏泵血的“助推器”
急性心梗或者心脏瓣膜病术后,心脏泵血无力,低心排综合征,通过降主动脉内球囊的不间断地充气/放气,辅助心脏工作,适当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缺血缺氧,为急性心梗患者手术争取时间,或者帮助心脏术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
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血液流动的“实时地图”
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梗阻性休克是ICU的常见病种,但往往并不是单一出现,可以通过一根细管实时监测心脏分钟输血量、血管外阻力、血管外肺水肿等,帮助医生精准调整药物,避免盲目治疗。
床旁超声:医生的“透视眼”
ICU患者全身管道多,血压不稳,氧合差,外出检查风险高,床旁超声检查无需搬动患者,排查患者胸水、肺水肿、肺不张、腹水、心包积液、颅内压等,超声监测的特点是“无创”、“实时”、“动态”,比CT更灵活,帮助医师及时处理患者突发的病情变化。
支气管镜:肺部的“侦探+清道夫”
它是将细长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或经鼻伸入患者下呼吸道,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以及更远端,直接观察气管及支气管病变,既能检查气道内出血或肿瘤,又能吸出痰栓或异物(如误吞的花生米、鸡骨头)。
床旁监护仪:生命的“监控”
这个监护仪是每位患者必须上的基础项目,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时刻关注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和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没有监测就没有正确的评估和治疗,意义重大,及时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医务人员及时处理,挽救患者生命。
体外除颤仪:心脏“重启器”
心律失常在ICU中常见的急危重症,特别是室颤(心脏乱颤),除颤仪是利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相当于“电击重启”,但一定要记住除颤仪应用前和后,需持续心脏按压,黄金时间仅几分钟。
血气分析仪:决策大脑的“实时情报官”
“机器给数据,人脑定生死”,这是ICU医生必须“秒懂”血气的原因,它能在1-2分钟内从一滴动脉血中破解患者的呼吸、代谢和酸碱平衡密码,是ICU的“代谢听诊器”,它用数据撕开疾病的伪装,但最终让那些数据转化为救命行动的,永远是医护的经验与决断。
微量泵:药物输送的“纳米级指挥官”
在ICU这个与死神赛跑的战场,微量泵能在每小时几毫升的极微量范围内精准投喂救命药,像“滴水不漏的智能滴管”,以超高精度控制药物流速,尤其适合ICU三大场景:“救命猛药”(如升压药、强心药)、“高危药”(胰岛素、镇静镇痛药物)、“脆弱患者”(急性心衰、高龄患者),精准守护生命的脆弱平衡。
降温毯:体温的“雕刻师”
降温毯就是人们常说的“冰毯”,是ICU中治疗发热的终极武器,是内部循环水流制冷后,通过传导散热达到降温效果的新的降温器,像一位冷静的“温度守门员”,通过体表温度控制,对抗致命高热(热射病、严重感染),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术后、重型颅脑损伤)等,减少患者体内能量消耗,保证重要脏器功能。
说了这些,大家是不是对ICU有了更多的了解呢?但是ICU里真正的“神器”是 医护人员的大脑和经验,他们知道何时启动这些“武器库”,并在瞬息万变的病情中做出生死抉择。



科普医生简介:

李 芳
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于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学习;主持市级科研项目两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专业擅长: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处理,尤其是颅内占位、脑血管疾病、脑外伤等神经重症的围手术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