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医学上称为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是指产妇在产后6个星期内首次发病的一种心理障碍,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当你在生产后出现“不开心”、“凄凉”、“沉闷”、“空虚”、“孤独”、“像和别人隔了一堵墙”等这样的感受,同时伴随易激愤、焦虑、失眠等症状。那就当心了——你已经开始出现产后抑郁症状了。
产后抑郁病情严重时,产妇甚至会出现幻觉、自残、自杀及伤害婴幼儿等精神障碍性异常行为。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婴儿的发育和成长造成影响。
导致产后抑郁的原因有哪些?
女性发生产后抑郁通常由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从怀孕到分娩过程中,女性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产生了很强的改变。孕妇产后随着雌二醇及孕酮的迅速撤离,在产后2周内,通常很容易发生焦虑、易怒等情绪。
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顺利或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胆汁淤积等,产后仍不能有效的得到缓解,产妇对于自身疾病的焦虑等,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随着新生命的出现,全家人对宝宝的过于关心,从而忽略了孕妈妈的产后感受。孕妈妈由于不适应身份的改变,每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致情绪紊乱和抑郁。再加上婆媳关系,一贯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产后抑郁有什么危害?
产后抑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自己、家庭、夫妻感情等的影响。包括不仅限于:
对产妇自身的危害:产后抑郁可能导致产妇产后24小时流血量多,易疲乏,影响饮食和休息,初乳始动时间迟,泌乳量少。产妇可能会因为抑郁情绪而出现自伤、自杀、伤婴或杀婴等恶性事件。
对家庭的危害:产后抑郁会影响母乳喂养、母婴关系以及与配偶、家人的关系。产妇可能会因为抑郁而无法很好地照顾婴儿,影响婴儿的健康成长。
对夫妻感情的危害:产后抑郁可能导致夫妻关系紧张,因为产妇可能会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由于产妇的情绪低落和易怒,可能会导致夫妻间的争吵和矛盾,影响家庭和谐。
对宝宝的影响:产后抑郁可能导致宝宝的语言能力降低,活动水平降低、运动能力差、情绪反应强烈、心理消极、生活规律差、对外部的环境和人表现出退缩及不能适应,对母亲说话的响应能力降低,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缺乏。
产后抑郁的治疗方法有那些?
轻型产后抑郁可以参加自我疗法、支持小组等。重型产后抑郁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传统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对睡眠和食欲紊乱等症状通常非常有效。如果正在哺乳,则需要对抗抑郁药的使用和选择做出慎重考虑。
2.麻醉创新治疗: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抑郁患者使用氯胺酮后,症状几乎立即缓解。艾司氯胺酮作为“老药新用”的最新一代药品,基于更多充分的临床试验,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艾司氯胺酮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其适应症为其他药物无效、顽固性抑郁症。
近年来,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有产前抑郁的孕产妇,可以有效减轻产后抑郁症状,并且对新生儿没有明显的影响。
3.物理治疗:如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电休克治疗等。这些技术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或侵入性的方式,对大脑进行刺激和调控,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4.参加支持小组:可以通过医院、社区中心、在线平台或社交媒体等渠道与其他新妈妈交流分享,倾听她们的经验和建议,获得情感支持和学习应对策略。这些支持小组的活动可以帮助新妈妈们更好地应对产后的挑战和困难。
5.自我疗法:包括多和丈夫交流,建立开放、诚实的沟通渠道,分享自己的感受、担忧和需求。鼓励丈夫参与育儿和家务,减轻负担,定期与丈夫一起进行亲子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和理解。避免过度自责和消极思维,学会用积极的话语来鼓励自己。保持身体活动和锻炼,如散步、瑜伽或健身等,以释放压力并提升心情。
综上所述,产后第一周时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产妇会出现抑郁情绪,这种情绪很容易被产妇自己和家人忽视。如果没能重视,并及时有效的疏导和控制,很可能转变成难治性产后抑郁。麻醉可以作为治疗产后抑郁的一种新方法,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了产后抑郁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金亮 副主任医师
麻醉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
现任乐山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胸心血管麻醉学舒适化医疗分会第三届委员,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乐山市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生物信息学学会智慧麻醉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第二届肿瘤麻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麻醉风险预防与控制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四川省女医师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委员会体外循环与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疼痛专委会委员。以色列EMERK医疗中心访问学者。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级临床研究课题,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 2篇,中文核心论文多篇。
专业擅长:心血管麻醉与体外灌注技术、胸科麻醉、危重症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超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