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磁共振检查时的声音对身体有伤害吗?

发布时间:2024/6/6 点击量:7872 来源:放射医学科 彭新壹

image.png

      磁共振作为一项常规放射学检查,已经在医学诊疗中得到广泛地应用。相较于CT检查,磁共振具有的“无辐射”“多平面成像”等优点使得它在某些疾病的检测中更受青睐。但是,做过磁共振检查的朋友们往往一提起它都会有些“不寒而栗”,在检查室里,被冰冷的空气包围,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不能动弹,其中最让大家恐惧的,大概是那又长又无规律出现的噪音。不少患者曾提出“能不能把这个声音调小一点啊?”“这个音量不能关掉吗?”等疑问,今天我们就向大家科普一下,这种“噪音”到底是种什么东西,以及对人体是否会有危害?

image.png

为什么会有这种噪音?

      磁共振设备中包含大型电磁线圈和磁体,当这些元件受到电流激励时会产生相当大的力和振动。特别是在快速切换磁场方向的过程中,这些元件会发出尖锐的声音。此外,梯度线圈也会产生额外的噪音,用于创建空间梯度以获取图像信息。

      因此,MRI检查中的噪音主要来自于磁共振设备内部元件的运作,尤其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简而言之,“响声”其实就是磁共振的工作原理。不同扫描的序列会发出不同的“噪音”,往往进行一个颅脑平扫成像可能就会产生7-8种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扫出来的图像效果也不一样,医生要用这些不同的图像来读片,才能实现对病灶更精确地判断。

这种声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吗?

      听闻“核磁共振” 的鼎鼎大名,许多朋友便会谈“核”色变,其实这里的“核”不是核辐射,而是人体内的氢质子核,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它和CT不一样,核磁共振检查是一种无辐射性检查。至于发出的“咚咚”声音,其分贝为62-92分贝,这些噪音对患者是没有伤害的,如果在检查时对该噪声感到尤其不适,可以在检查之前询问老师,在不影响检查效果质量的情况下可使用无磁降噪耳机或者海绵塞,有效降低人体接收的噪音分贝。

      尽管MRI扫描中的噪音可能会让一些患者感到不适,但这种噪音是由于磁共振成像过程中的物理原理所导致的。MRI技术的发展使得医学影像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医生提供了非常详细的人体结构和病变信息,有助于精准诊断和治疗。因此,MRI扫描的益处远远大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噪音带来的不适感,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检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