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会“万名医护走基层”暨麻醉学专委会卫生下基层活动(乐山站)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4/3/25 点击量:6354 来源:麻醉科 胡玲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安排部署,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提升。2024年3月23日,在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委会主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朱涛教授的精心策划下,由四川省医学会主办,我院承办的“万名医护走基层”暨麻醉学专委会卫生下基层活动-乐山站在我院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我院党委书记陈佳、院长曾国军出席会议并致辞。省内10多名麻醉学专家及乐山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医护人员20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由我院麻醉科党支部书记金亮主持。

1.jpg


       陈佳对本次莅临的专家教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建院130周年之际,希望以此学术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乐山地区麻醉学科的管理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搭建互相探讨、交流提升的平台,持续提升临床麻醉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曾国军学术交流的意义和背景进行了说明,希望通过麻醉学专委会的专业指导及规范化培训,让更多的临床一线麻醉医生提高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能力,实现诊疗规范化的目的。

       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委会侯任主委、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王晓斌教授代表专委会讲话,他提到要从麻醉大国变为麻醉强国,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全面推动麻醉人才快速成长。因此在专委会领导及全体委员的不懈努力下,通过走基层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省内基层麻醉从业人员的临床管理水平,推动省内麻醉医学高质量发展。学术讲座环节,王晓斌教授带来了《关注老年患者围术期的脑健康防治术后谵妄》的授课。王晓斌教授讲到中国老龄化的现状,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围术期脑健康面临严峻挑战。围术期脑健康涉及多学科的共同参与,通过发挥多学科专业优势、共同制定相应的临床管理路径,以及麻醉医生如何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有效手段预防谵妄的发生,从而达到维护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健康、改善近期和远期生活质量的目的。

5.jpg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林雪梅教授带来了的《宫腔镜水中毒的预防—让每个环节臻于完美》的主题授课,通过病例分享的形式,讲述了宫腔镜水中毒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早期预防手段、早期治疗手段等多方面的内容,展示了临床实际的案例图片,逐步梳理了临床诊断思路,她指出任何并发症我们都应做到以预防为主,因此预防手段和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6.jpg


       西部战区总医院巩固教授分享了《术中脑电监测的意义与转归》的讲座。她讲到在全身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往往更注重呼吸和循环等指标的监测,而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提出,围术期脑功能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她结合不同麻醉药物的特征性DSA图谱分析,为大家介绍了术中如何根据脑电频谱进行麻醉管理。此外,良好的脑电监测可以控制麻醉深度,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老年患者预后,降低术后谵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7.jpg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余海教授带来《创伤休克复苏基本原则》的专题讲座。余海教授讲到创伤后大出血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麻醉和手术,而麻醉处理的合适与否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要求麻醉医师能够做好患者的呼吸管理,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做出诊断和监测,并能够维持患者循环稳定。随后,他详细阐述了创伤性休克的鉴别诊断、气道管理要点、血管通路建立、不同创伤患者的血压管理目标等内容,提出了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核心策略--损伤控制性复苏,为在座人员的临床治疗选择带来新的思考与经验。

8.jpg

       本次“走基层”活动为乐山麻醉界的医务人员构建了学术对话与成果共享的平台,不仅促进了麻醉学科的前沿知识传播,也为基层医疗实践中的麻醉学应用提供了品质发展的动能。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委会的专家团队不仅为乐山地区的麻醉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基层医疗机构的麻醉团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提升他们在临床麻醉诊疗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