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协作探索血管外科学科建设
2025年6月29日,由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公立医院血管外科学科高质量强基行动研讨会”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召开。来自川渝约30位血管外科主任及医务、医药、医保管理者齐聚一堂,围绕学科建设、多学科协作、医保政策协同等议题展开研讨,为公立医院血管外科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高露、乐山市市政府副秘书长梅小彬、乐山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文辉分别致辞。



主题分享环节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教授/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曾国军主持,四川省医学科技教育中心主任毕明帅、华西医院血管中心主任赵纪春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赵渝教授进行了精彩分享。讨论环节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黄斌教授主持,参会嘉宾就“以血管外科学科建设为抓手,带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探讨”和“如何构建血管外科与药学、医保、医务部门及其他相关科室的多学科协作机制?”20余个方向和学科建设中亮点、困惑、难点进行了激烈讨论。


川渝协作 从单点突破到区域联动
川渝两地血管外科发展水平不均衡,如何通过协作实现资源互补?在“区域协同发展”专题研讨中,赵纪春教授为大家带来“区域协同下血管外科建设:现状调研与发展路径探寻”的主题报告,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区域协同发展下血管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路径,为在区域医疗服务的协同建设上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赵渝教授为大家带来“临床试验GCP项目助力研究型血管外科病房建设”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明确了临床试验GCP项目对研究型血管外科病房建设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临床研究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血管外科学科建设为抓手 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多学科协作:破解学科壁垒的“血管外科+”模式
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血管外科学科建设、DRG支付改革下的学科生存展开激烈讨论。内容涉及学科基础、技术创新与科研转化、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质量管理与运营效率、区域协同与分级诊疗、智慧医疗与数字化转型、DRG改革下血管外科发展困惑、多学科协作的机制构建与顶层设计、药学服务深度整合、医保政策协同创新、临床协作模式突破、信息化与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构建等多个方面。各位主任、专家将血管外科学科建设中的经验智慧倾囊相授,融合医务、药学、医保等职能部门的管理经验,提出的一些问题困惑也得到激烈讨论,实现了多学科协同经验的转化应用,助力学科建设迈向新高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管外科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迅猛增长,疾病类型多样且患者群体广泛,对国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血管外科作为周围血管疾病治疗的主力军,近年来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诊疗不规范、公众认知不足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制约了公立医院血管外科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会,汇聚川渝血管外科领域及医务、医药、医保顶尖智慧。聚焦“公立医院血管外科高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推动管理体系与专科能力双提升,汇聚所在区域血管外科领域精英力量,深入探讨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素,包括组织架构的优化,管理制度的完善,质量控制的强化,以及血管外科专科能力的提升与人才培养等,旨在全面提升公立医院血管外科学科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广大患者铺就健康之路,为国家专科能力建设贡献力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