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冠心病患者……
发布时间:2025/5/18 点击量:10 来源:张云龙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2、哪些人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现有研究已证实,吸烟、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是冠心病发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人群更容易形成血管内斑块,导致心肌缺血,因此需从根源上预防冠心病,严格戒烟,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图片源于网络,仅用于科普,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胸痛、胸闷、心累、呼吸困难、乏力、咽喉部发紧感等。
长期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功能进行性下降,引起二尖瓣反流、心衰、心累气促等症状,由于强大的心肌代偿能力,有些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平时可能症状并不严重,但在受到情绪激动、寒冷刺激、血压波动等诱因时,可能导致狭窄的血管痉挛,加重缺血,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心功能会永久性受损,难以恢复至正常人,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冠心病防治最重要的一环。
目前冠状动脉增强CT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筛查,而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心病的治疗分为两条路,一条是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功能进行性下降,避免心梗及猝死,一条是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各项高危因素,延缓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依据冠脉造影显示的病变部位与病变程度,病变较轻可予以药物治疗,药物无法改善需予以再血管化治疗,包括支架植入及冠脉搭桥。
冠脉支架植入术(PCI)
支架植入(PCI)是在狭窄的血管部位,予以支架撑开扩张血管,而冠状动脉搭桥(CABG)是在狭窄部位的远端,取自体血管缝合,跨过病变部位给远端心肌供血。
冠脉支架植入(PCI) 优缺点对比:
冠脉支架植入术(PCI)是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方法。
微创且恢复快,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完成,无需开胸,创伤小,术后短期即可出院;快速缓解症状,即刻改善血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可迅速开通血管,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死亡率;对心绞痛患者可显著改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活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术后再狭窄与血栓风险,药物涂层支架(DES)时代再狭窄发生率降低,但仍存在支架内血栓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需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解剖限制与不完全血运重建,复杂病变(如慢性完全闭塞、严重钙化、分叉病变)可能无法完全开通,需结合影像学(IVUS/OCT)或转为搭桥手术(CABG)。
手术并发症:血管穿孔、夹层等、造影剂肾病;辐射暴露等。
心脏搭桥手术(CABG)优缺点
心脏搭桥手术(CABG)又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指当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一条或多条冠状动脉发生狭窄、阻塞而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时,在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两侧重新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冠脉狭窄部位而到达另一侧的手术。
长期疗效显著,完全血运重建,尤其适合多支血管病变(如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或复杂解剖(如弥漫性钙化、慢性完全闭塞),可绕过所有严重狭窄区域,恢复心肌广泛供血。生存获益明确,对高风险患者(如糖尿病、左心功能不全),CABG相比药物治疗或PCI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心肌梗死风险(如SYNTAX试验中,高SYNTAX评分患者CABG预后更优)。桥血管长期通畅率高,国内外文献报道,自体乳内动脉10年通畅率可高达90%,北京阜外医院研究证实CABG远期生存率显著高于PCI。因此国际指南推荐多支多处病变、左主干病变或合并糖尿病,或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建议行搭桥手术。减少再次干预需求,相比PCI而言,CABG术后因再狭窄需再次血运重建的概率更低(尤其多支病变患者)。适应症广泛,适用于PCI失败或解剖复杂(如严重钙化、血管迂曲)无法行支架植入者,以及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如瓣膜病、室壁瘤)需同期手术者。
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开胸手术,需胸骨切开,术后疼痛明显,完全康复需6-12周。
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卒中、胸骨感染、房颤、器官损伤等。
国际上常规CABG已有超过60年历史,是一项成熟完善的心肌再血管化技术。以往心脏搭桥是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将心脏停跳,行桥血管吻合。随着技术发展,逐渐发展出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可在心脏自然跳动状态下,行桥血管吻合,可避免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对心肺功能的打击。
用自体的其它部位正常血管,建立桥连接,使得狭窄远端恢复血流。心功能因此改善。
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及手术方式创新,目前也有小切口多支搭桥的病例报道,心脏搭桥进入微创时代,可经由左侧胸壁肋间隙,行6-8cm左右切口,获取左侧乳内动脉,行前降支或对角支搭桥,避免了经胸骨正中开胸的创伤,不会破坏胸廓骨性结构完整性,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切口愈合恢复时间短,可以早下床、早进行康复训练,术后恢复更快,但由于小切口下难以显露心脏后方血管,难以完成完全再血管化,目前只适合部分血管病变局限于前降支或对角支的患者。
目前国内这两种手术的发展都很成熟,心脏支架与心脏搭桥二者也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有适宜与否而已,个体化治疗决策需由心脏团队(心内、心外、重症、影像科等)共同制定,结合患者解剖、合并症及治疗目标,以实现最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