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临床治愈”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4/6/25 点击量:5782 来源:感染性疾病科 熊域皎

一提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想到“慢乙肝-肝硬化-肝癌”这三部曲,即谈乙肝色变。同时慢乙肝的患者认为这一辈子都摆脱不了“乙肝”这顶帽子,将终身携带乙肝病毒,从而感到无奈和绝望。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慢乙肝的治疗目标已经发生改变,已从最大限度长期抑制乙肝病毒(HBV)的复制和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组织增生,转向追求慢乙肝的临床治愈。是的,没错,慢乙肝可以实现临床治愈啦。

什么是慢乙肝的临床治愈?

   慢乙肝的临床治愈(也称“功能性治愈”或“免疫学治愈”)是指完成有限疗程治疗后,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 DNA持续检测不到,乙肝e抗原阴转,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体出现(当然更好的是出现乙肝表面抗体),残留共价闭合环状DDA(cccDNA)可持续存在,肝脏炎症缓解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善,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显著降低。

   达到慢乙肝临床治愈有什么好处?

对于慢乙肝患者来说,达到临床治愈意义重大。第一,临床治愈可以降低患者终末期肝病(肝硬化、肝癌等)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第二,实现临床治愈后,患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可以停药,避免长期服药带来的烦扰。此外,临床治愈还可以降低患者的传染性,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

为什么是追求临床治愈,而不是实现完全治愈?

慢乙肝的完全治愈即病毒学治愈,指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不到,肝内和血清HBV DNA清除(包括肝内cccDNA和整合HBV DNA),血清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体出现。

乙肝病毒感染后在肝细胞核内形成病毒复制的模板—cccDNA,且乙肝病毒基因组可以整合到宿主DNA中,但是目前缺乏可清除HBV cccDNA和整合的HBV DNA的药物,因此完全治愈难以实现,所以目前对于慢乙肝的理想治疗目标就是达到“临床治愈”。

是不是所有慢乙肝患者均能实现临床治愈?

然而,并不是所有慢乙肝患者都能实现临床治愈。

那如何能获得临床治愈?

 可通过选择适合治疗的优势人群,通过强有力的抗病毒联合免疫调节治疗,即核苷(酸)酸类似物联合长效干扰素,是现阶段最可能实现临床治愈的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目前核苷(酸)酸类似物和长效干扰素联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初始联合治疗策略和序贯联合治疗策略,后者包括“换用”策略( 即核苷(酸)酸类似物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后换为长效干扰素继续治疗) 和“加用”策略( 即核苷(酸)酸类似物治疗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后加用长效干扰素)。

哪些慢乙肝患者属于优势人群?

慢乙肝患者中的优势人群需满足以下条件:1、经过核苷(酸)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治疗后血清乙肝病毒DNA阴性(检测不到)。2.乙肝表面抗原呈低水平(小于1500 IU/ml)。3.乙肝e抗原阴性。

虽然临床治愈在优势人群中更有机会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非优势人群就无法获得临床治愈。事实上,慢乙肝患者通过规范的治疗,“非优势人群”也可以晋级为“优势人群”。同时随着乙肝新药研发进展,通过在现有药物如核苷/核苷酸类似物或联合干扰素基础上,联合新型的siRNA干扰药物或者联合靶向不同病毒复制节点的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有望实现更广泛人群的临床治愈。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