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乳牙20颗,恒牙28-32颗,而儿童龋病却是让孩子痛苦、令家长头疼的一普遍现象。龋齿即大家所说“蛀牙”“虫牙”,是儿童口腔常见的慢性病。
不少家长疑惑孩子不吃糖也不喝饮料为什么还是会有蛀牙?那么我们就要明白龋齿形成的因素。
1. 宿主:个体因素,与遗传、免疫等全身情况有一定关系
2. 细菌:主要因素,有效刷牙,有效控制牙菌斑,才能有效控制龋病
3. 食物:糖是重要致龋物质,控制糖和零食的摄入量可减少龋病发生
4. 时间

了解原因后,家长将可以对因处理,做好预防工作:
1. 有效刷牙
“刷好牙”是口腔医生对龋坏就诊儿童的反复叮嘱,可见刷牙是预防龋齿的关键一步。
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学会正确刷牙方式(如图巴氏刷牙法);其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晚上刷牙后不应再吃东西;最后牙刷刷头大小适宜、刷毛软硬适中,3月更换一次。

2. 使用牙线
一些难以清洁的牙缝间隙就需要配合牙线,使用方式如图。用牙线处理好每一个方位的牙齿后,最好用清水漱口,晚饭后使用牙线尤其重要。

3. 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世界卫生组织(WTO)向全世界儿童推荐的一种保护新生恒牙的方法,是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牙齿上涂布一层材料,保护牙齿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就相当于将牙齿包了一层防护罩。进行窝沟封闭时宝贝无任何痛苦,是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
建议 6~8 岁进行第一恒磨牙(六龄齿)的窝沟封闭,11~13 岁进行第二恒磨牙的窝沟封闭。
4. 儿童涂氟
氟是目前公认的有效防龋物质,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儿童还应每半年到医院进行一次涂氟,给牙齿刷上一层保护膜,其中的氟化物缓慢释放出来,可预防龋病。

5. 合理饮食
儿童应少吃甜食、少喝碳酸饮料,减少吃糖的次数,进食后清水漱口,睡前刷牙后不能再吃东西。同时,饮食不可太过精细、黏腻,食用粗纤维、适当啃食对预防龋病和牙列不齐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龋齿,家长如何自觉发现,又该如何处理?
观察儿童口腔内牙齿颜色、质地等改变。龋坏的牙表面色泽的改变是最早出现的变化,早期呈现白垩色,而后着色则会呈棕黄色或黑褐色。随着牙齿不断被破坏逐渐形成龋洞,龋洞中充满感染物和食物残渣。
发现龋齿后,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在口腔医生诊断后进行补牙(去除腐坏物质并充填牙体组织),阻止龋齿继续发展。

关注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努力实现零龋齿,希望每一个宝宝都有一口健康好牙,吃嘛嘛香,身体棒棒!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科普,如有侵权联系删除。